

- 其一是节点自身层面的去中心化,指向的是 DVT/SSV 这样的技术,它们允许多人控制一个节点;
- 其二是协议选择节点层面的去中心化,协议是否允许节点自由准入?能覆盖多少个节点?他们的地理分布怎么样?
- 其三是协议治理层面的去中心化。协议谁说了算,谁来决定协议的更改和升级,谁来决定如何选择节点?协议开发者是否拥有超级权限?
- 其四是 LSD 协议的多样化,对于一个公链来说,如果大多数的 Token 在一个协议当中质押,的确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Lido 还真的不能理解为一个单纯的协调层。



- 为所有链铸造的 vTokens 的全局状态都在 Bifrost Parachain 上,而不是分割在不同的链上。数据的统一带来更好的跨链可集成性。任意链上的 dApp 都可以通过与对应的远程模块对接,集成到所有链的 vTokens,而不必一一集成不同链的 vTokens,用户也可以在任意链上铸造任意 vToken,例如在 Ethereum 上铸造 vDOT;
- 所有 vTokens 的流动性全部在 Bifrost Parachain 上,这样 Bifrost 就不需要在不同链引导流动性。其他链上的用户想要兑换 vToken,都通过远程访问 Bifrost Parachain 上的流动性池来完成。这样一来,避免了流动性割裂带来的深度不足的问题。其他链的借贷类 dApp 如果集成了 vToken,也可以通过远程访问 Bifrost Parachain 上的统一流动性池来完成清算,由于流动性没有分散,清算时的折损率将会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