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数据来源于区块链:区块链不仅仅是数据的辅助存储,也不仅仅是存储在专有服务器中数据的「镜像」。所有有意义的数据都可以在区块链上访问,而不仅仅是资产所有权等数据。这样,游戏就能充分利用可编程区块链的优势——透明的数据存储,可无权限互操作;
- 逻辑和规则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例如,游戏中的战斗,而不仅仅是所有权,都是在链上进行的;
- 游戏的开发遵循开放生态原则:游戏合约和可访问的游戏客户端都是开源的。第三方开发者可以通过插件、第三方客户端、互操作智能合约,实现完全重新部署,定制甚至分叉自己的游戏体验。这反过来又使游戏开发者能够利用整个 ( 激励一致 ) 社区的创造性产出;
- 游戏永久存于链上:这一点与上述三点密切相关,因为检验一款游戏是否是加密原生游戏的试金石是:如果明天核心开发者提供的客户端消失了,游戏还能玩吗?答案往往是肯定的,如果 ( 也只有当 ) 游戏数据存储是无权限的,如果游戏逻辑可以无权限执行,如果社区可以与核心智能合约交互而不依赖于核心团队提供的接口;
- 游戏可与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事物互通:区块链为价值概念本身提供了一个本地应用程序接口,数字资产默认情况下可与我们关心的其他资产互操作。这既反映了游戏的深度和意义,也有助于提升游戏的深度和意义,并将游戏世界与「真实」世界联系起来;
- 支持的游戏类型:由于是完全上链的游戏,所以全链游戏只适合不需要低延迟环境的游戏类型,例如:回合制 RPG、解谜类 ACT、模拟类、冒险类、卡牌类、管理类、沙盒类、博彩类;
- 结合传统游戏和区块链技术:Web2.5 游戏是介于传统游戏(Web2.0)和完全基于区块链的游戏(Web3.0)之间的过渡形式。它们通常结合了传统游戏的特点和某些区块链元素;
- 部分去中心化特征:这些游戏可能包括去中心化的元素,比如使用区块链来管理游戏资产或者玩家交易,但游戏的其他部分如游戏逻辑和运行环境一般是中心化的;
- 更高的性能和可用性:与全链游戏相比,Web2.5 游戏可能提供更好的性能和更广泛的可用性,因为它们不完全依赖区块链的底层架构;
- 平衡传统游戏体验和区块链优势:Web2.5 游戏试图在传统游戏的用户体验和区块链带来的新特性(如资产所有权和透明性)之间找到平衡;
- 3A 级:传统意义上的 3A 游戏指的是具有高预算、高品质图形、深度故事情节和精良制作的游戏。这些游戏通常由大型游戏公司开发,提供顶尖的游戏体验。而所谓的 3A 级链游就是符合这个标准的 Web2.5 游戏;
- 游戏类型:由于是资产上链的模式,所以理论上所有游戏类型都是支持的,而目前最主流的游戏类型是 MMORPG(Massively Multiplayer Online Role-Playing Game,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游戏,也是我们下文讨论的主要类型。

- A 模式(金本位进 + 币本位出):用 USDT 或 BNB、ETH 等购买 NFT,通过游戏获得代币(TokenA)。入场门槛固定,收益随币价波动;
- B 模式(金本位进 + 金本位出):入场门槛固定,收益日产固定。这种模式在币价上升时回本周期保持稳定,在币价下降时玩家每天获得的金本位收益不变;
- C 模式(币本位进 + 币本位出):入场门槛和收益都随币价波动。这种模式在币价上升时极大提高老玩家的收益;
- D 模式(币本位进 + 金本位出):这种模式目前几乎没有项目采用,对项目方和玩家都不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