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记忆,能帮我们从一而终吗?
123458667
发表于 2023-1-7 14:32:02
71
0
0
人人在漫无边际的信息汪洋里漂流、捡拾、抛弃,快速遗忘;在布朗运动的交际网络里相互遇见、交换、链接,任性更新。
约定变得灵活,承诺可以迭代。
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的平均保有期时限降至7个月,国民离婚率连涨15年,一顿饭约三年、一个Flag倒十次都是家常,金融爆雷、明星逃税、竞选口号变成社交文案的艺术……只好笑言:万事皆瓜,人类的本质是鸽子。基于PRS体系下,或者依赖PRS区块链技术+场景合约和分发系统的工具之利,改变或者对抗鸽性,让积极废人回归自我,做时间管理的赢家是不是更有实现的可能?
但在无数个被重回考场噩梦逼醒的清晨,在被算法支配的恐惧中惶恐不安,在娱乐至死的欣快症里氪金生命,在电子账单里回顾被手机吃掉的一年又一年——总有些低光时刻,会唤醒我们对曾经一诺千金式安稳的渴求。
履约的价值实现,相信带来的安全感,和稳定关系给予的归属感,是人生意义产生的三大支柱。立Flag一时爽,常立常爽。但只有目标实现,才能让玩笑人生获得对抗时间之力的恒爽。
“诺链”期望凭借PRS之底层技术,营建一个承诺的应许之地,记录承诺、互助实现、沉淀信用的价值,也寄望可以通过场景落地反哺PRS的应用场景和核心价值。
“诺链”是基于区块链和生物识别技术,将用户场景化的承诺创建、履约行为、履约结果等行为数据以分布记账上链及分布验证节点的DAPP应用。履约结果通过分布式记账终端触发,将结果上链。早期,终端由个人触发,后期用设备检查,将结果输出。
“诺链” 智能履约平台,让承诺清晰可见,让积极废人不再被Flag打脸。诺链所倡导的履约是个连续的行为,逐步通过承诺上链,token质押和解冻,邀请见证/仲裁监督机制和第三方数据同步等环节有序推动履约行为和结果检验,但是最核心的还是要通过区块链分布式记账的底层技术,避免数据造假、记录篡改、虚拟签到等伪履约行为。
PRS致力于区块链世界的版权建立、确权、分发和利益分享,未来势必会作为一个基础设施,被今后的其他Dapp和内容平台而使用。PRS 社区活动的组织者也有着这样的期待:人人都能参与,参与即产生价值,并能注入 PRS 生态形成积累。承诺版权、尊重版权行为的本身,也是商业智能履约的一个因素。诺链作为一个场景服务类项目,基于智能合约确立、履约执行和履约结果与PRS整个底层体系保持系统的一致性,更可以基于PRS底层链路扩展到更多应用场景。
在不远的未来,可以大胆去假设一下:诺链之后就没有谎言,那是怎样的一种场景啊?入党入团入队,不光要红旗下宣誓,还有人掏出诺链的终端,收录你们的誓言,声音转换成文字和智能合约,再质押NLC;婚礼誓言不仅有人现场记录,相关条款也能被写进智能合约,有章可循;人人不敢轻易承诺,不敢轻易答应别人——这个看似魔幻而有些畸形的情景会不会真实发生呢?
诺链的存在会极大的披露人性,但在一定条件下,努力对抗人性中负向的因素,是不是也是促成人类不断克服惰性,不断向前的一个前提?诺链的存在和发展,不试图改变和对抗人性,只是提供一种新的可能和机制,让那些愿意主动允诺、敢于承诺、坚持履约的人,诺链势必会通过督促提高用户的履约意愿、履约能力,可视化履约过程来促成合理的履约达成。并提供优先享受履约带来的相关权益。但并不会把用户强迫用户把不能完成的承诺强制上链,不具备实现条件的约定强制履约。
即便是除去了人性的因素,诺链并不可能百分之一百的规避掉所有造假的可能性。诺链初期的想法更希望是通过平台可以无差别、数据化、可视化的监督见证体系,督促、推动包括自我履约和P2P履约等场景下履约完成,如实记录履约结果。后续,随着多个维度不同场景丰富度的完善,个人履约结果将生成NIX(履约指数),当然这是履约行为、履约意愿、履约结果建模的体系化结果,也是未来平台作为非金融平台的价值所在。
未来诺链的履约指数体系中会涵盖不同维度、不断成长更新“诺言-履约”机制,就履约个体而言,我们更希望诺链的履约体系和履约分数是一个动态成长的区间,第一要务是不娇柔做假,要如实记录。这大抵也能一定程度上如实记录一个血肉渐丰满、人格渐健全成年人的成长轨迹?
如果硅基文明的宿命是数据对人的吞噬,就让我们从今天起,做自己的信用守门人,在诺链下结盟:主动降噪,专注目标,勇于承诺,面向内心,璀璨繁华。
如果你也曾经懊恼自己从未变短的待办清单,最后立过的Flag都变成人生的Bug,有志在技术的辅助下打一场鸽性攻坚战;如果你也曾经向往过一个简单诚实、笃定安宁的人际空间,认为从一而终纵然老派也仍是令人向往的浪漫体验,请关注PressOne项目“最受投大众欢迎IDEA”中21个骨骼惊奇、脑洞大开的优质项目,深入了解之后若君有意,请投“诺链”一票。
【番外篇】
诺链团队盈利模式
1.收取手续费作为平台收入
2.团队持有部分预留代币,在二级市场交易变现
3.部分广告收入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用户的行为数据都放在链上,只有拥有私钥的用户本人可以看到。形成的信用数据,使用规则会全网公布,作为共识规则之一,让用户知晓。用户可以选择是否开放他的信用数据,而他所开放的信用数据,是诺链共识量化用户行为数据后的信用指数价值。公司无法持有任何用户数据,公司只维护数据产生、数据使用的这套共识机制。理想状态下,用户的行为数据和履约数据都沉淀在链,数据的利用和输出,形成全网共识,数据不被公司持有,不为公司盈利。
诺链代币(NLC)增值方式
维护共识机制需要成本,因此高阶服务需要收入一定费用,由支持商、用户,以及平台来分,服务商获取利润维持网络,用户获取利益参与平台积累,平台沉淀利润作为再建设基础,是公共价值。用户、支持商都可以在二级市场将代币交易成法币。
代币遵从某种挖矿机制,数量有限,而随着场景不断丰富,高阶的服务需要代币支付,交易购买/靠用户行为兑换代币的需求自然产生了。代币能发挥更高阶的效力和权益,在需求流动中趋于紧张而增值。
比如:我立个2月减肥10斤的Flag,我为我的Flag押了100个币(NLC),我的亲朋好友都来投注押我能不能完成,最后总质押额到了500个币。2月份我达成了,我把500个币拿走。没达成,别人按质押比例把500个币分了,我没有拿到币。如果此时我想再立一个新的Flag或者再更大的范围内发布Flag(Flag广场)想邀请更多的人来围观,可能因为原始NLC不足而无法立Flag,流通交易NLC就成为了刚需。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