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6 日,流动性再质押协议 EigenLayer 暂时取消了 20 万以太坊的质押上限,在几个小时内增加了 7.5 亿美元的资金。截止 2 月 7 日,总锁仓价值(TVL)已突破 40 亿美元。EigenLayer 再质押盛行之下,你需要了解哪些基本原理和重要风险?TinTinLand 为你编译了以太坊研究员 Eda 撰写的一篇关于 EigenLayer 和再质押问题的深度技术解读,希望帮助你在纷繁的热点中,深入了解技术和运作机制,抢抓 Web3 最新风口。毫无疑问,再质押(Restaking)在 2024 年对以太坊来说是一个关键的叙事。这个术语由 EigenLayer 引入,在以太坊世界迅速成为热门话题。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 EigenLayer 的全面概述:这是什么,以及你为什么应该关注
- 当前状态:新近发生的事情
- 风险: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 网络和服务的简化开发:EigenLayer 允许 ETH 以再质押的方法简化建立新网络的流程。它为这些网络提供了即时的经济安全和运营支持,消除了开发者需要从零开始引导这些要素的需求。这不仅加速了网络的发展,还降低了进入门槛,为更广泛范围的网络和服务铺平了道路。
- 新的质押机会:该模型为 ETH 质押者提供了使用其资产的新途径,可能带来额外的奖励。
- 验证者利用:该模型为验证者提供了利用其现有资源的新机会。通过参与多个网络,他们可以最大化其效用,并拓宽其收益潜力。
- 原生再质押(Native Restaking):质押者可以独立运营,承担贡献 token 和运营以太坊验证者节点的责任。
- 委托给运营商(也称为流动性质押 Liquid Restaking):质押者可以将他们的 ETH 委托给运营商,专注于财务支持,而运营商负责处理技术要求。
- 特定的节点软件要求;
- 定义对恶意行为进行罚没的条件。



- 通过再质押获得额外赚钱机会的吸引力可能会推高对质押 ETH 的需求,从而影响以太坊网络的整体经济。
- 通过参与 EigenLayer 的质押获取更高收益的潜力可能会降低独立质押的吸引力,如果网络和服务对节点的要求很高的话——这意味着不是每个验证者都能选择获得更好回报的服务。另一方面,如果提供了不同的激励机制,这可能使独立质押更具竞争性和资本效率。
- 运营商的中心化问题
- 运营商之间的公平性和奖励分配
- 运营商不当行为和系统安全的风险
- 流动性质押中的复杂性和信任问题
- 智能合约的风险


- Restaking(再质押):使用已质押的 ETH 来支持其他服务。
- AVS(主动验证服务):需要外部运营商才能正常运行的服务。
- 流动质押代币(LST):代表已质押加密货币的代币。
- 运营商:EigenLayer 中负责为 AVS 运行验证服务的参与者。
- 质押者:将他们的 ETH 质押以支持网络并获得奖励的参与者。他们可以选择成为独立的质押者或委托给运营商。
- EigenDA:由 EigenLayer 团队提供的数据可用性服务。
- Slashing Conditions(罚没条件):EigenLayer 智能合约设定的规则,对运营商进行不诚实或有缺陷行为的罚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