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7年ICO泡沫后,美国监管机构(如SEC、CFTC等)主要关注打击欺诈、洗钱以及防止非法资金流动等问题,加强了相关执法工作,并要求加密货币交易所遵守“反洗钱/客户身份验证”(AML/KYC)规定。
- 当时,美国政府主要依靠现有的法律框架(例如证券法)来监管加密货币,并未推出专门的联邦立法或监管沙盒。
- 特朗普首任(2017–2020):总体上对加密货币持怀疑态度。2019年,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示“不喜欢比特币”等加密资产,认为它们会削弱美元的地位。在此期间,美国政府加强了对ICO欺诈案件的执法,并在2020年底提议加强对自托钱包的监管。
- 拜登政府(2021–2024):虽然拜登政府在2022年发布了数字资产行政命令,要求联邦机构协调研究加密货币的相关问题,但随后的执法力度反而加大。SEC起诉了包括Ripple、Coinbase等多家大型加密公司,市场对法律风险的担忧加剧,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机构投资者的进入。
- 2025年1月,特朗普再次上任,并迅速签署了行政命令14178,宣布美国要成为“全球加密货币之都”。他撤销了许多拜登时期的监管政策,停止了一些对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诉讼,并任命PayPal前COO、投资人David Sacks为“人工智能与加密货币事务负责人”。
- 2025年2月下旬,特朗普还签署了建立“战略性比特币储备”的行政命令,但这一举措仅限于保留政府之前没收的约20万枚比特币,并不打算额外购买。这一举动虽向市场传递了“美国政府持有比特币”的强烈信号,但也使得先前市场普遍期待的“美国将大量购买BTC、ETH等多种加密货币”的预期落空。

- 特朗普本人只在峰会开场时参加了约30分钟,并在直播中向参与的加密企业家表示,“上一届政府对加密货币的战争已经结束”,并强调政府将在立法层面为加密市场提供监管的确定性。
- 之后的闭门讨论由白宫加密与人工智能事务主管David Sacks、财政部长Scott Bessent等官员主持。多位与会者(如前CFTC主席Chris Giancarlo、MicroStrategy创始人Michael Saylor、Paradigm合伙人Matt Huang、Robinhood CEO Vlad Tenev)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让政府大量购买比特币、将传统证券资产代币化、以及重新审视对Tornado Cash开发者的刑事指控等,但这些建议并未立即获得任何承诺或保证。
- 特朗普在会上重申,将通过“友好的立法和轻触监管”来推动加密产业的发展。
- 尽管财政部与SEC的代表没有明确承诺撤销更多的诉讼案件,但他们表示,未来会优先考虑行业的需求。
- 此次峰会并未发布任何新的行政命令或即时法案,表明政府仍处于“收集行业意见、讨论监管细节”的阶段。
- 主流金融媒体(如CNBC、Bloomberg等)则更多聚焦于特朗普愿意通过国会立法来“为加密市场提供监管确定性”,认为相比之前充满灰色地带和诉讼密集的局面,已有明显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