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主动响应相关监管政策,STEPN将对APP用户进行清查,若发现中国大陆地区用户,则STEPN将依据使用条款对其账户于2022年7月15日(UTC+8)24:00 停止提供GPS及IP位置服务。<strong style="color: rgb(16, 58, 154);">什么是StepN?为什么要清查中国大陆账号? <strong style="color: rgb(16, 58, 154);">StepN,用元宇宙的语言来说,是一个以“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为己任的,采用了M2E模式的,基于Web3的,GameFi项目。 看不懂? 看不懂没关系。其实即便很多StepN的参与者,也看不懂。他们只知道,也只关心一件事:<strong style="color: rgb(16, 58, 154);">据说,StepN能给他带来年化1000%的收益。你没看错,1000%。一年10倍。 我想,你的第一反应一定说:<strong style="color: rgb(16, 58, 154);">骗子吧?庞氏骗局吧? 果然,很快,一条“StepN团队被抓”的传言刷爆了朋友圈。随即,StepN声明,这是无稽之谈;但同时宣布,清退中国大陆用户。 为什么要清退?有人说,是因为StepN涉嫌庞氏骗局;有人说,是因为GPS信息涉及数据安全。但不管什么原因,StepN的币价,跌去40%。 这个听上去很陌生、很神秘的StepN,到底是干什么的?年化1000%的收益让人心动,能投吗?它是割韭菜的吗?它真的是庞氏吗?到底什么是庞氏? 我特别理解。 <strong style="color: rgb(16, 58, 154);">人们总是在“一夜暴富的渴望”,和“粉身碎骨的恐惧”之间,来回摇摆。想薅羊毛,但又怕成为韭菜。 这样吧,今天我就用这篇文章,讲讲什么是StepN。更重要的是,通过StepN,讲讲到底什么是“庞氏”,以及如何看清庞氏,躲开镰刀。 镰刀无处不在,如何不做韭菜? 文章有点长。从哪里开始呢?就从“什么是StepN”开始吧。




这是一封来自上帝的信。恭喜你被上帝选中。请在收到这封信后的三天内,给发信人寄10元钱,并把这封信复制5份,寄给另外5人。这样,你会收获50元。这是上帝对你的奖励。请照做。如果不照做,你将会受到上帝的惩罚,几天之内必有灾祸。很多人收到这封信,心情非常复杂。因为反感,不太想寄;因为恐惧,不敢不寄。但最后,很多人还是照做了。连环信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在全球各地,不断流行。 今天的你当然知道,这是个骗局。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骗局。 <strong style="color: rgb(16, 58, 154);">在这个骗局中,前面人赚到的钱,全部来自于后面人的口袋。所以,参与者想要获益,后面的人数必须比前面的多,这个游戏才能继续。在这个“连环信”的模型中,后面的人数,是前面的5倍。再后面,又是5倍。再再后面,又是5倍。几何级数增长。但是,地球的总人口是有限的。“连环信”的模型,必然会到最后,因为傻子不够用了,而轰然倒塌。 <strong style="color: rgb(16, 58, 154);">连环信,是一个“庞氏模型”的1.0版本。 什么是1.0版本? 在1.0版本的庞氏模型中,前面人的所有收益,全部来自于后面人的口袋。这个游戏中的所有人,都没有创造任何的“正外部性”。 请记住“正外部性”这个词。这很重要。 什么是“正外部性”?正外部性,就是除了把钱从后面人的口袋,转移到前面人的口袋之外,大家还创造了一些真正的价值。比如生产了一些东西,提供了一些服务。 拿价值去换钱,是商业;没价值也换钱,是骗局。没有正外部性,那不管交易模型设计得如何精妙,<strong style="color: rgb(16, 58, 154);">都必定是一个“击鼓传花”的零和游戏,是一个纯粹的“资金盘”,最后一定会崩盘。 那什么是“庞氏模型 2.0”?

我这里有一款面膜,特别好。你只要购买满2000元,就有资格成为我的代理商,通过卖这款面膜挣钱。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介绍新人成为代理商,以后他们自己买的,以及通过他们卖出去的,你也有提成。如果他们又介绍了新人成为代理商,那么你的下一级的下一级卖出去的面膜,你还是有提成。你看,那个谁谁,已经赚了一辆玛莎拉蒂了。看一个经济模型是不是传销,关键是看这个模型中的参与者,主要靠什么获益。在这个模型中,参与者的获益来源有两个:
1)击鼓传花:把模型外的人拉入模型,然后多级瓜分他的“会费”(那2000元的初次购买);
2)正外部性:把面膜卖给模型外的人,获取“佣金”。如果参与者主要是靠获取“佣金”获益,就是合法的“直销”;如果参与者主要靠瓜分“会费”获益,就是非法的“传销”。 可能会有人说,润总,你理解错了。那2000元不是“会费”,那2000元是面膜的销售收入。每个参与者,既是消费者,也是代理商。我们都是“消费商”。我们不是瓜分“会费”,我们是在获取“佣金”。 <strong style="color: rgb(16, 58, 154);">这就是“庞氏模型 2.0”聪明的地方。 它用一款远远不值2000元的面膜,把向下游收的“会费”,包装成了对商品的“消费”。但是,你只要想想,下游买这2000元的面膜,是因为看中了面膜,还是因为看中了玛莎拉蒂,就理解了。在这个模型里,面膜,只是一个让2000元“会费”看上去合理的“道具商品”。 那么,哪些产品,适合用来做“道具商品”呢?那些看上去很值钱,但是其实成本很低的产品。面膜,是最受欢迎的道具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原始股”,“虚拟币”,等等。 “道具商品”非常有迷惑性,所以引得韭菜们大量入场。你还不能劝。你一劝,他们大概率会说:
你这个古典互联网的老骨头。对未知的事物,请保持敬畏。因为对自己不懂的东西如此傲慢,你错过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不要再错过这个伟大的时代。庞氏模型 1.0,“没有正外部性”(击鼓传花);庞氏模型 2.0,“伪装正外部性”(道具商品)。只要睁大眼睛,看清楚这两个版本的庞氏模型,你就已经可以对抗大部分镰刀了。 那么,什么是庞氏模型 3.0呢?

1636年,一棵价值三千荷兰盾的郁金香,可以交换八只肥猪、四只肥公牛、两吨奶油、一千磅乳酪、一个银制杯子、一包衣服、一张附有床垫的床外加一条船。<strong style="color: rgb(16, 58, 154);">所有人都告诉自己,郁金香最后是卖给了“爱好者”(正外部性);但其实,郁金香一直在“投机者”之间不断转手(击鼓传花)。 <strong style="color: rgb(16, 58, 154);">郁金香的价格,终于涨到了所有人都害怕,最终崩盘。 你看,郁金香事件是不是像极了传销,而郁金香是不是像极了“道具商品”? 但是,郁金香事件不是“传销”。传销崩盘了,你可以抓一个“操盘者”送进监狱。但郁金香事件崩盘了,你却抓不到所谓的“操盘者”。这整个事件,不是一个“狡诈的坏人”蓄意设计的,而是一群“狂热的民众”自发推动的。 <strong style="color: rgb(16, 58, 154);">这种没有操盘者,而是由一群“狂热的民众”自发推动的“击鼓传花”,就是庞氏模型 3.0。 在人类历史上,狂热的民众自发推动过的“庞氏模型 3.0”数不胜数。在中国,就有上个世纪80年代的君子兰事件,白玉蜗牛事件,等等。你可以上网查查。它们都经历了“先繁荣,再崩盘”的过程,就像美丽的肥皂泡,破灭后什么都没剩下。 于是,<strong style="color: rgb(16, 58, 154);">“庞氏模型 3.0”就有了个别名:泡沫。大部分泡沫,最终都会破灭。 “大部分”?那是不是说有“小部分”泡沫,不会破灭? 有可能。这种可能性,就是:庞氏模型 4.0。

庞氏模型1.0,又称:庞氏骗局。是有操盘者的,没有“正外部性”的,“击鼓传花”游戏。比如连环信。纯粹的资金盘。庞氏模型2.0,又称:传销。是有操盘者的,伪装“正外部性”的,“击鼓传花”游戏。比如某些被当做“道具商品”的面膜、原始股、虚拟币。庞氏模型3.0,又称:泡沫。是没有操盘者,伪装“正外部性”的,“击鼓传花”游戏。比如郁金香泡沫。泡沫破灭时,没有主凶,但也没有人是无辜的。庞氏模型4.0,又称,软着陆。前期靠“击鼓传花”快速壮大,后期靠“正外部性”软性着陆。比如房地产。并不是每个庞氏模型,最初都是骗局;并不是每个庞氏模型,最后都会崩盘。 <strong style="color: rgb(16, 58, 154);">庞氏骗局。传销。泡沫,软着陆。前两个(庞氏骗局、传销)是骗局,前三个会崩盘(庞氏骗局,传销,泡沫)。而第四个(软着陆),也许会“虚惊一场”。理解了这个四个庞氏模型,你就可以看穿绝大多数机关陷阱,躲开镰刀。 说了那么多,你就直说,StepN到底是“骗局”,还是“虚惊一场”? 别急别急。 因为一个StepN,我把整个“庞氏模型”给你梳理了一遍,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让我先喝口水。 好了,现在来说StepN。

从问题和失败中,看到精华和创新;从高潮和赚钱效应中,看到风险和模型固有的问题;在过程中,反复琢磨人性的弱点,如何被利用,如何成为欺骗和自我蒙蔽的工具。祝你不管在哪个平行宇宙里,都能:<strong style="color: rgb(16, 58, 154);">保持开放,因此才不会错过机会,保持谨慎,因此不会成为韭菜。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