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ss Ulbricht政府打击非法活动的关键在于对资金流的监管,而这种监管依托于传统的银行体系。然而,比特币作为一种去中心化、难以追踪的支付工具,天然适合规避监管。Ross 敏锐地意识到,这正是他需要的工具。2011 年 1 月,26 岁的 Ross 创建了一个深层网络平台——即人们常说的暗网。他将这个平台命名为「丝绸之路」(Silk Road),象征着一个自由交易的市场。 然而,「丝绸之路」交易的并非茶叶、丝绸或瓷器,而是毒品、人口、儿童色情、雇佣杀手、军火以及假证件等非法商品。这个平台迅速成为全球最臭名昭著的暗网市场,吸引了大量非法交易者。 随着「丝绸之路」的崛起,比特币终于找到了第一个大规模应用场景:罪恶交易的支付工具。据统计,丝绸之路曾流通超过 950 万枚比特币,占当时比特币流通量的 80%。这无疑将比特币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Ross 的犯罪行为最终引火烧身。他不仅利用「丝绸之路」从事毒品交易,还曾试图通过雇佣杀手解决商业纠纷。2013 年 8 月,他在旧金山的一家公共图书馆被捕。2015 年,Ross 被判终身监禁,且不得假释。

丝绸之路网站截图就像傻瓜的共识,也是共识一样。黑色的需求,也是需求。 在犯罪交易带动下,比特币迎来第一次暴涨,在 2011 年 6 月达到了 31 美元。而在 Ross 被捕后的 2 个月,比特币升至 1100 美元一枚。盖棺定论地说,Ross 是比特币发展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在比特币将要被世界忽略的时候,结束了比特币作为玩具的历史,赋予其现实世界的意义——为犯罪服务。 「犯罪分子是最能拥抱新技术的。」币优合伙人许志宏总结。执法机构逐渐掌握了追溯比特币交易的技术,削弱了它在非法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犯罪交易开始转向更难追踪的加密货币,如门罗币(Monero),因此比特币又开启了长达数年的漫漫熊途。 区块大小战争和分叉路口 时间快进到 2015 年,比特币社区迎来了有史以来最激烈的争议——区块大小战争。这场「区块大小战争」不仅引发了社区的分裂,更促成了比特币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硬分叉。 自 2009 年中本聪设计比特币以来,区块大小被限制为 1 兆字节。这一设计初衷是为了防止无意义的交易和网络数据膨胀。然而,随着用户数量增加,这一限制逐渐显得力不从心:交易拥堵、手续费飙升、确认时间延迟。2013 年,核心开发者 Jeff Garzik 提议将区块大小增加至 2 兆字节,首次引发社区对扩容的激烈讨论。 到了 2015 年,交易量的快速增长使得扩容问题刻不容缓。比特币开发者阵营分裂为两派:支持大区块的一派主张直接扩容以解决拥堵问题;反对者则认为去中心化更为重要,主张通过技术优化实现交易效率的提升。 支持扩容的开发者 Gavin Andresen 和 Mike Hearn 认为,比特币的目标是作为一种高效的「电子现金系统」,而不是仅作为价值储存工具。为此,他们提出了 BIP-101 提案,建议将区块大小提升至 8 兆字节。他们认为比特币转账变得越来越慢,相对的转账所需的手续费越来越高,如果在这样持续下去,比特币将变得和银行卡转账交易一样平庸。 反对者包括 Greg Maxell、Luke-Jr 和 Pieter Wuille 等核心开发者,他们警告称,大区块可能导致运行节点的硬件成本提高,减少全节点的数量,削弱比特币网络的去中心化程度。他们更倾向于采用「隔离见证」和「闪电网络」等二层解决方案,在不改变区块大小的情况下优化交易。 这一争端也直接导致了以太坊的诞生,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是比特币大区块的坚定支持者,当他意识到比特币可能难以走向大区块之后另辟蹊径,将扩展性问题转移到一条新链上,以更大的区块和灵活的智能合约设计来降低交易费用,以太坊将能做更多的事情。 2016 年 2 月 20 日,双方在香港达成了名为「香港共识」的协议。协议内容包括隔离见证技术的实施及后续扩容计划,曾被视为平息争议的重大突破。然而,协议很快因 Bitcoin Core 的核心开发者未参与签署、未充分表态而遭到否认。香港共识的破裂使得社区矛盾加剧,矿工与开发者之间的信任几乎荡然无存。 随着香港共识的失败,争议升级为关于比特币未来方向的哲学对抗。一方强调交易效率,另一方坚持去中心化。这种分歧最终导致了 2017 年的硬分叉。比特大陆创始人吴忌寒成为大区块派的代表,他主张通过分叉创建一个新的链,以支持 8 兆字节的大区块方案。 2017 年 3 月的一天,吴忌寒在推特写道,「我认为经济多数并不重要,我在 2011 年开始投资比特币就忽略了所谓的多数。」他决定另起炉灶,不再和 Bitcoin Core 玩了。


蝴蝶矿机,图片源自网络ASIC 矿机的概念传到国内后,很快就有人行动了起来。除了之前提到的「南瓜张」张楠赓,还有另一个矿圈传奇人物,烤猫蒋信予。烤猫 15 岁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后赴耶鲁攻读计算机博士。他在第一次听说比特币时就被它的理念给吸引,书还没读完就跑回国来做了矿工,成了继张楠赓后国内第二个研制出 ASIC 矿机的人。 2012 年 8 月,烤猫在深圳成立公司,并在外网上进行了 IPO,以每股 0.1 枚比特币的价格发行了 16 万股,代码为 ASICMINER。之后,他拿着众筹来的资金在深圳开了矿场,用自己的矿机挖比特币,传言 3 个月赚了 2 亿元。

烤猫(左侧)为数不多的公开照片,图片源自网络在烤猫的 ASIC 样机公布 17 天后,张楠赓也组建了自己的阿瓦隆团队,完成首款矿机 Avalon 1 的交付。就在烤猫、张南庚迅速发展的同时,另一个竞争者也跑步进场。2013 年上半年,吴忌寒成立比特大陆,短短 13 月内就推出了 3 款算力芯片,与烤猫和张南庚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入冬后,比特大陆的蚂蚁矿机 S1 更是横扫大批竞争对手,让自己的矿机代理商们赚了一大笔钱。 烤猫和张南庚这边同样一机难求、生意兴隆,比特币 ASIC 矿机时代呼啸而来。 巨大的财富效应,吸引无数创业者入局,生产出各式各样的比特币矿机,菊花矿机、小强矿机、银鱼矿机数不胜数。厂商们百舸争流,矿机迭代越来越快,以至出现早期预定期货矿机,到手后就过时的疯狂景象。到后来厂商们发现,自己的矿机还在生产线上,对手的客户就已经拿到了更好性能的矿机。而像比特大陆这样入局早的公司,已经开始以 P 为单位部署更大规模的算力了,从这时开始,比特币超过 70% 算力就牢牢地扎根在了中国。 另一边,在极客矿工的带领下,中国的比特币市场涌入了一大批淘金者。在「中国大妈」的推动下,比特币的价格疯涨,在突破 4000 元大关后,几天内就逼近 7000 元,而在年初,比特币还只有不到 80 元。短短数月,就有约 100 亿元的资本被投入市场,中国成为世界上最热衷挖矿和交易比特币的市场。 13 年,比特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李笑来就是最典型的一个。这位早年的新东方英语教师,在 2011 年购买了 10 万枚比特币,如今成了中国「比特币首富」,不仅创立了比特基金,还成立了云币网。老猫也是另一个例子,10 年老猫在一次跟老板出差谈商务的路上,在报刊亭的报纸上看到了比特币的相关报道,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大迁徙 时间很快来到 2021 年,矿工的黑暗时刻来到。 6 月 20 日零点,四川所有比特币矿场在文件指令下被迫断电。此前,从内蒙古、青海,再到 X 疆、云南,国内的比特币矿工在政策文件的驱赶下不停地将机器转移阵地,四川成为最后的聚集地。然而,四川关停文件的下发,让矿工们的希望彻底破灭,也标志着中国境内理论上不再会有矿场,曾占比特币全网 75% 的中国算力,将彻底在地图上消失。 那刻骨铭心的一夜后,国内加密矿业之都——成都,最不缺的就是苦闷而迷茫的矿工。 6 月 22 日,成都某五星级酒店最高层的爵士酒吧,面色凝重的青壮年男士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边抽烟边交谈,身上的 T 恤零星印有「Bitcoin」、「To Da Moon」等币圈标语,谈话中充斥着「矿机」、「出海」、「海外资源对接」等关键词,酒吧门口的走廊里总是分散着零星几人,一边打电话销售矿机,一边来回踱步,烟一根接着一根。 同一天,成都另一五星级酒店的会场中,「全球矿业资源对接大会」低调召开,四川各地已经断电的矿工们来到这里,从各个出海公司的介绍中系统性了解出海流程,企图从抱团取暖和群众智慧中打捞出奔赴大洋彼岸的「诺亚方舟」。 从矿工的状态不难看出,停摆的中国比特币矿业,陷入了茫然和慌乱。 在距离成都 50 公里的都江堰,磅礴的岷江汹涌而下,战国的李冰父子从滔滔流水中看到了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当代的比特币矿工则从中看到了矿机赖以生存的电力资源。 矿工老吴的矿场就坐落在都江堰的大山里,占地约 1000 平方米,依靠着水流的冲击维持着上万台矿机的日夜轰鸣。

深山中的比特币矿场,图片来自矿工「5 月份内蒙古和 X 疆关停矿场的政策出台时,我并不慌。」老吴告诉 BlockBeats,在这个行业久了,从 2013 年开始,基本每隔一两年都会来一次挖矿政策严打,尤其是依靠火力发电的内蒙古,「我们都习惯了。」 因此当内蒙古的矿场纷纷关停时,老吴仍在线上收购二手矿机,并吸引更多机器到他的矿场托管。当时,他跟朋友聊天时淡定地说,「不要慌。」 时间进入到 6 月份,连老吴都有些坐不住。矿场在地方一线,已经从各个渠道收到了风声,但是老吴仍然心存期望。「四川和内蒙古、X 疆不一样,这里有大量的弃水弃电,完全都是清洁资源,这些资源我们不用,就只能白白浪费掉。」 令人不安的消息最初从雅安开始。6 月 17 日,有市场消息称,四川雅安对矿场执行「一刀切」政策,25 日前需全部关停,且包括消纳电与弃水电。6 月 18 日,社群中开始流传一份由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能源局发布《关于清理关停虚拟货币「挖矿」项目的通知》,要求 26 个疑似虚拟货币「挖矿」项目重点对象于 6 月 20 日前关停。 19 日晚,老吴终于放下侥幸,感叹「又要改行了」,关掉了不断轰鸣的矿机,并开始着手转让矿场。 跟矿工老龙相比,老吴算是幸运儿,毕竟老吴的矿场已经运行了几年,前几年的收益仍是可观的。 「今年 3 月份我开始在甘孜州建托管矿场,5 月完工,规模有 5 万千瓦负荷,可以容纳 3 万多台矿机,却在开工前夕被政策给堵死了。」老龙告诉 BlockBeats,这个矿场总投资接近 2000 多万人民币,可以说血本无归。「毕竟托管矿场的利润就是来自于电费差价和托管管理费。」 这一次政府政策之迅速有力,国家态度之坚决,让老龙有点绝望。「这一行我已经做了 5 年了,每隔一两年都会有一次政策打击,但是这一次实在太严重,矿场、矿工、矿池,所有的挖矿群体都被影响到。」 在矿圈,老龙的遭遇仍不算最苦。「我有个朋友是也是托管矿场,之前已经投入使用。他的矿场投资 1.6 亿,矿机总价值达到 4 亿,但是政策出台后不但矿场停电,矿机停机,进出矿场的路也被封了,机器都运不出去,简直焦头烂额。」 矿难面前,卖矿机成为很多矿工的被迫选择。 与深圳的著名矿机售卖点「赛格大厦」不同,尽管成都是矿工们集散的重要城市,被誉为成都「中关村」的电脑城并没有出现热火朝天卖矿机的景象。 BlockBeats 实地探访发现,成都电脑城看不到矿机相关的摊位,向商家进一步询问时,发现商家对矿机并不陌生。「现在线下渠道流出的比特币矿机很少,我们也需要跟供货方询问,反而是显卡矿机多一点。」电脑城某销售人员告诉 BlockBeats。 与冷清的线下市场截然不同,线上比特币矿机正在经历 5 折甩卖。 在注重信誉和私密性的矿工圈子中,来自陌生人的信息很容易让他们警惕。他们更喜欢与同一圈子里,彼此相熟的矿工和矿场进行交易,因此这轮 [矿难] 的主要交易市场仍是线上的大型中介商和社群。 币芯科技的涂先生告诉 BlockBeats,「现在矿机的价格已经降了一倍多,并且已经进入了买方市场,价格由买方说了算。」以目前市场常见的蚂蚁 S19 Pro 95t 矿机为例,牛市最高峰时价格可以达到 6-7 万人民币,而目前国内的价格只有 3 万+。

发稿时的蚂蚁 S19 线上报价,图片来自矿工BlockBeats 还发现,国外矿企和矿场虽然在趁着国内「矿难」低价收购矿机,但是却把矿机价格压到更低。国外有需求方表示,「希望收到 40 美元/ T 的 S19j Pro」,折合人民币只有 252 元/T,100T 的机器总售价只有 25200 元,可谓是近几个月的「地板价」了。 如此低价,说明二手矿机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此前比特大陆也宣布,暂停现货矿机销售。然而,也有矿工认为价格太低,选择观望。 「也许因为我已经经历了多轮政策严打,我始终认为挖矿行业是有前景的。」老龙告诉 BlockBeats,「现在矿机价格太低,我宁肯关机观望,也不想赔本甩卖。」 资深矿圈人士阿豪也告诉 BlockBeats,目前大部分矿场都是停机观望,也不卖,都在等政策明朗一点,「大部分现在都是这么挣扎的。」 国内生存空间不断压缩,不甘心卖矿机离开这个行业的矿工,想要出海寻得一线生机。 目前四川大概有一千多万负荷的矿机要出海,阿豪告诉 BlockBeats,停滞在国内的话,这些矿机的老板和资金方会顶着非常大的资金成本。如同使用杠杆炒房,矿圈也不乏矿工使用借贷资金来买机器、建矿场,身上背负着成百上千万元的压力。「他们每天都要补充资金,慌得很。」阿豪说。 在出海需求面前,长期布局海外的矿机公司看到了商机,并针对矿工的困境设计了定制化「出海模块集装箱」,集合了冷热隔离、风机、网络、监控、配电柜等设备,相当于由集装箱搭建而成的移动矿场。 如此设计自然价格也不菲。以比特小鹿为例,每个集装箱最低单价为 14.2 万元,可容纳 180 台 19 系列矿机。以目前国内矿场动辄上千台矿机的规模,一个中小型矿场仅集装箱出海费用就需要近百万,大型矿场需要上千万。 目前,矿业出海主要有北美和中东两个大方向。在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地区,当地政策相对稳定,法制相对健全,已有很多大型矿企驻扎在当地,但北美地区矿场综合成本过高,美国还对中国电子产品征收 25% 的关税。 另一个相对便宜的选择是哈萨克斯坦。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距离中国更近,人力和建造成本也更低,关税也远远低于美国。但是法治化程度不高,经商环境有待改善,并且跟中国一样,政策是最大的风险。 出海路漫漫,「取真经」的路上不但没有「孙大圣」保驾护航,还可能遇到数不清的坑。 近期就有行业人士表示,在哈萨克斯坦的一个矿场,矿机刚刚运到当地,就被抢劫一空,矿工欲哭无泪。 「出海坑太多了,不是那么容易的。」阿豪也这样认为,「最初吉尔吉斯谈招商引资,曾经吸引了矿场过去,但最后军队直接把中国的矿场抢走,血本无归。」 在美国、加拿大等法制国家,出海建厂则面临着超高成本。阿豪告诉 BlockBeats,在国内建设一万负荷的矿场,差不多需要 350-500 万元。同等规模下,国外则需要 1800-4000 万,目前比特大陆报价是 1800 万,比特小鹿报价是 4000 万。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出海过程中有种种资源对接、一条龙服务,但最终损失往往都是「矿工全部买单」。 西部大开发 自 2021 年 6 月内陆全面禁止比特币挖矿活动后,比特币算力中心由中国转移至北美。 到 2021 年底,其变化已肉眼可见。根据剑桥比特币电力消耗指数所制定的比特币挖矿地图来看,如果以平均每月哈希率份额这个数据为标准,2021 年 1 月全球的比特币挖矿中心仍在中国,但到了 2021 年 12 月,这个中心便已转移到了北美。

左图:2021 年 1 月;右图:2021 年 12 月。图源:剑桥比特币电力消耗指数这种变化的背后,是北美地区矿企的不断崛起。自 2020 年,以 Core Scientific(NASDAQ: CORZ)、Riot Platform(NASDAQ: RIOT)、Bitfarms(NASDAQ: BITF)、Iris Energy(NASDAQ: IREN) 等为首的北美矿企,开始大量购买矿机,并陆续在北美上市,走上了合规运营的道路。
2020 年 2 月,Bit Digital(NASDAQ: BTBT)) 上市;2021 年 6 月,Bitfarms、Hut 8(TSE: HUT)、HIVE Digital(CVE:HIVE) 上市;2021 年 11 月,Iris Energy 上市;2022 年 1 月,Core Scientific 上市;Riot Platform 前身是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在投身挖矿浪潮后也随之起飞。这些矿企主营业务是比特币挖矿,因此其发展情况也与比特币价格高度相关。在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的牛市期间,这些公司的股价一路起飞。据纳斯达克数据显示,较上市初期,Core Scientific、Bitfarms、Hut 8 和 HIVE Digital 的股价在加密市场牛市期间分别最高上涨了 57%、707%、371% 和 228%。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的牛市状况。图源:Coingecko在此期间,大部分矿企通过算力挖矿+债务/股权融资的方式,实现了盈利。以 Marathon Digital(MARA) 为例,其主要业务为自营比特币挖矿,战略是通过融资购买矿机部署矿场,支付生产的现金运营成本后,持有比特币作为长期投资。数据显示,在 2021 年,Marathon Digital 花费 1.2 亿美元,一口气从比特大陆购买了 3 万台蚂蚁矿机,还从 Silvergate 银行获得了 1 亿美元循环信贷额度,并打算通过发行高级可转换票据的方式,筹集 5 亿美元债务来继续购买矿机,一度成为北美比特币持仓量最大的矿企。 无独有偶,Core Scientific 则更夸张,一度在美国 5 个州运营超 20 万台比特币矿机,仅在 2022 年 6 月,便产出超过 7000 枚比特币。此外,Core Scientific 还曾获得来自 Celsius 的 5400 万美元的投资,更与投行 B. Riley 签署1 亿美元股权投资协议。 但由于其高杠杆的业务属性,突如其来的熊市也让这些矿企措手不及。 首先是 Marathon Digital,整个 2022 年全年录得净亏损 6.867 亿美元;Riot Platform2022 年净亏损为 5.096 亿美元;Bitfarms 2022 年净亏损为 2.39 亿美元;Core Scientific 则仅在 2022 年前 9 个月就已亏损超过 17 亿美元,以至于 Core Scientific 到了 2022 年年底,已濒临破产。 根据 Hashrate Index 的一份报告显示,主流中心化矿企到 2022 年底的集体债务总额超 40 亿美元,其中 Core Scientific 债务最多,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欠债权人 13 亿美元;Marathon Digital 欠债约 8.51 亿美元,但大部分是可转换票据;第三债务人是 Greenidge Generation,欠债 2.18 亿美元。

图源:Hashrate Index许多机构认为,中心化矿企的发展情况与比特币价格高度相关,因此「融资购买比特币矿机挖矿的商业模式,在熊市中非常考验企业的现金流管理能力」,同时也很容易面临资不抵债的风险。 正规军 017 年,比特币迎来了史诗般的大牛市,加密货币的热潮迅速席卷全球。在中国,一家名为 OKCoin 的比特币交易平台悄然成立,这个平台后来被誉为「币圈的黄埔军校」。它的创始人徐明星,原本是互联网领域的技术专家,曾担任豆丁网的 CTO。徐明星的目标很明确:让普通人更简单地接触和购买比特币。 与他怀揣相同愿景的人不在少数。从矿工到矿机制造商,再到区块链开发者和技术极客,越来越多人加入了这个新兴的行业。他们意识到,比特币不仅仅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货币,它的成长也需要与传统法币世界建立深度连接。电费、设备研发成本、技术开发支出……所有这些都需要来自法币经济的支持,交易平台于是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桥梁。 随着第一波牛市的到来,比特币交易平台的浪潮也迅速兴起。OKCoin、火币、币安(Binance)、Coinbase、BitMEX、Bitfinex 等一批平台崭露头角。这些平台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进入加密货币世界的路径,更为比特币生态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流。投资者通过这些平台,能够像开设股票账户一样轻松交易比特币。在那个阶段,交易平台几乎成为普通人接触比特币的唯一入口。 尽管比特币价格在波动中起伏,但传统资本的持续流入帮助其价格稳步攀升。与此同时,交易平台的繁荣也催生了更多领域的创新。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支付手段的探索,比特币正通过这些平台从一个小众实验逐步走向大众市场。 然而,要让比特币真正进入主流社会,仅仅依靠投资者的兴趣还远远不够。比特币需要被更多人了解、使用,甚至进入日常支付场景。2021 年 2 月,比特币价格突破 5 万美元,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




特朗普出席比特币 2024 大会,图源 WSJ特朗普在演讲中极力将自己与民主党对加密的严苛立场对立起来,尤其是将自己与以加密监管著称的伊丽莎白·沃伦进行对比。他还指出,如果当选,他将创建「总统加密顾问委员会」,特朗普的这一表态,立刻引发了全场的热烈掌声和欢呼。更令人震撼的是,他还提出比特币市值将来可能超越黄金,并公开批评拜登和哈里斯政府的反加密政策。 大会期间,特朗普如同经历了一次「公开觉醒」,不再是那个对加密货币持怀疑态度的前总统,而是意气风发地成为了比特币和自由市场的捍卫者。听众们被他的态度转变所感染,将他视为加密圈的「英雄」。

特朗普出席比特币 2024 大会,图源 The New York Times这种转变背后的另一个细节,更揭示了特朗普与加密货币之间的微妙联系。在这场大会上,他看着人群中的加密支持者们,提到了比特币在他上一届总统任期内上涨了 3900%,从不到 1000 美元一路飙升到 3 万美元以上。他的发言不仅点燃了全场,还收获了比特币行业巨头们的支持,像是埃隆·马斯克、双胞胎兄弟文克莱沃斯以及风投巨头 A16Z 的创始人 Marc Andreessen 都纷纷表态支持他的加密政策。 除了比特币本身,特朗普还逐渐认识到比特币挖矿在美国能源安全和经济主权中的重要作用。2024 年 6 月,他会见了美国多家大型比特币矿企的高管,并承诺会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加密货币的挖矿活动。他甚至在 Truth Social 平台上发文称,比特币挖矿是抵抗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最后一道防线」,并希望「所有剩余的比特币都在美国制造」。在特朗普看来,比特币挖矿不仅仅是经济活动,它还象征着美国对抗央行的意志。 进入 9 月,特朗普在纽约的比特币主题酒吧 PubKey 用比特币购买了一份芝士汉堡,这一举动也推动了比特币从金融投资品拉回到日常交易币种的可能性,也成为他加密立场的象征。 特朗普也向加密圈许下了更大的承诺,不仅公开表示要保留比特币的战略储备,还计划赦免因运营暗网平台而被判终身监禁的罗丝·乌布利希特。通过这些激进的举措,特朗普成功地将自己打造成加密圈的「救世主」,他承诺会保护比特币不受政府过度监管的干扰,也承诺将美国打造成全球加密货币的中心。 而随着美国大选的尘埃落定,特朗普赢得了摇摆州的票数,横扫两院,确定当选下一届美国总统重返白宫之后,比特币再也按耐不住涨幅。11 月 14 日,据 HTX 行情数据显示,比特币短时突破 93,000 美元,续创历史新高。 根据由 Coinbase 发起的 Stand With Crypto 网站数据,共有 247 名支持加密货币的候选人赢得了众议院席位,反对加密货币的成员只有 113 名。Stand With Crypto 网站还显示,参议院也偏向支持加密货币,有 15 位支持者,反对者为 10 位。 Coinbase CEO Brian Armstrong 称赞这次议会选举结果是加密货币的分水岭,其在推特上写道:「欢迎美国有史以来最支持加密货币的国会新成员加入」。 众议院成员较多,代表多元化,通常会发起立法,而参议院规模较小、较为保守,通常会审议由众议院发起的提案。由于众议院和参议院都倾向于支持加密货币,因此有利的立法之路可能会更加顺利,加密业内人士对美国国会未来进行支持性监管的潜力持乐观态度。 比特币走过了 16 年的波澜壮阔,其价格从零一路攀升至十万美元。这不仅是技术创新的胜利,也是人类对信任体系重构的大胆尝试。从金融危机中的白皮书,到如今全球市值超过 2 万亿美元的金融巨头,比特币用一种无人能预见的方式,改变了我们对货币、财富和权力的理解。 这一切的背后,有着无数布道者的努力:早期的矿工、平台创始人、开发者,他们在不确定中点燃信念的火种;也有普通投资者,在剧烈波动中坚持信仰,穿越牛熊。这种跨越技术、哲学和经济学的革命,不仅仅是财富的转移,更是观念的变革。 而比特币的故事,远未结束。它仍在不断演进,吸引更多机构和个人参与,推动监管与市场达成新的平衡。从中本聪的初衷到现今的辉煌,比特币书写的不仅是过去的传奇,更是未来的序章。正如许多支持者所坚信的那样,比特币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定义全球金融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