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块链由一串区块组成;
- 每个区块通过哈希链接至上一个区块;
- 区块通过 PoW 验证,即检查其哈希前几位是否为 0;
- 每个区块包含交易,交易消耗由挖矿或前序交易产生的币。
- 更容易被广泛理解,降低研究和开发门槛,防止被“技术官僚”主导;
- 降低开发新客户端、验证器、工具等接口基础设施的成本;
- 减少长期维护的复杂度;
- 降低重大安全漏洞风险,并更易验证协议正确性;
- 减少被特殊利益操纵的社会攻击面。
- 三槽终结机制(3-slot finality):移除 slot 与 epoch 的复杂逻辑;不再需要 committee shuffle、同步委员会等机制;基本实现约 200 行代码就可写出;比当前的 Gasper 协议拥有更接近最优的安全性。
- 简化的 fork choice 与网络结构:更少活跃验证者可允许使用更简单的分叉选择规则;STARK 聚合让任何人都能成为聚合器,无需信任与复杂支付;更稳健的 p2p 架构。
- 简化状态转换相关逻辑:重新设计验证者的加入、退出、提取、密钥切换等机制;降低代码复杂度,并更清晰地表达主观性周期等关键性行为。
- 性能直接提升 100 倍;
- 与主流编程语言无缝衔接;
- 可原生运行于零知识证明系统;
- 静态结构清晰,利于审计与安全验证;
- 几乎无需预编译合约,未来即使是抗量子算法也可原生部署。
- 统一纠删码:用于数据可用性采样、历史存储、P2P 广播加速,避免重复设计;
- 统一序列化格式(SSZ):与当前 ABI 相似,兼容良好但更高效,利于 L2 解耦;
- 统一状态树结构(二叉树):更适合 ZK 证明,更快,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