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dle 是什么
1.1 产品简介
1.2 团队简介
1.3 融资情况
1.4 用户 & 场景
集百家之长 —— Pendle 的产品设计
2.1 PT/YT 的资产特点
2.2 协议的关键要素
2.2.1 PT 和 YT 的 Token 设计
2.2.2 交易 YT/PT 的方式
2.2.3 AMM 曲线设计
2.3 总结
务实的浪漫主义 —— Pendle 的运营策略
3.1 探索叙事 & 构建合作
3.2 扩展资产类别 & 公链
3.3 用户增长 & 教育
以数观相 —— Pendle 现状
4.1 最新数据表现
4.2 Pendle vs Curve
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 —— Pendle 的未来规划
Conclusion
附录Pendle 是什么? 产品简介 Pendle 是一款针对固定收益/利率互换市场而设计的 DeFi 协议,利率互换在传统金融中是非常大的赛道,指的是对相同本金的固定收益与浮动收益进行互换:例如同样美元本位的收益,小 Y 出让固定收益以换取活期收益,小 X 出让活期收益以换取固定收益。

- 将生息资产(也就是提供了收益率的底层资产)分解为 YT 与 PT,对于同一个生息资产,Pendle 会根据不同的到期日(maturity),分解为彼此独立的 YT 与 PT。
- YT 代表着生息资产的收益权,持有 YT 会持续获得生息资产的浮动收益,直至 maturity,所以持有 YT代表获得浮动收益;PT 代表着生息资产剥离了收益权后的剩余价值,持有期间无任何收益,但是 maturity 后可以 1:1 换回对应的底层资产,持有 PT 代表获得固定收益固定收益。

- Pendle 将生息资产包装为 SY,将常见三类生息资产(Rebase、Accumulate、Distribute)标准化为一类 Token。然后设计了专供 SY 与 PT 之间交易的 AMM。通过一种叫 FlashSwap 的机制,YT 的交易也可以通过这个 AMM 进行,而无需额外的二级市场。
- 不同 Maturity 的 PT,会有独立的 PT-SY 流动性池,因为 PT 面临的久期风险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价格,也就代表着不同 Maturity 下的不同隐含收益率。
- 基础资产:Base Asset,生息资产的本金,没有收益率,例如 ETH 或者 DAI
- 生息资产:Interest-Bearing Assets,也叫底层资产,Underlying Asset,将基础资产资产投资于其他 DeFi 协议后,获得的存在收益率的资产,例如 stETH 之于 ETH、 sDAI 之于 DAI。
- a. Rebase 类:持有 Rebase 类 Token,Token 数量会自动发生变化,收益通过 Token 数量变化体现,生息资产 Token 和基础资产 Token 的兑换率永远为 1:1,例如 stETH、aToken。
- b. Accumulate 类:持有 accumulate 类 Token,Token 数量不会变化,收益通过 Token 的内在价值提高体现,生息资产 Token 和基础资产 Token 的兑换率会随着收益积累而提高,例如 wstETH、cToken。
- c. Distribute 类:持有 Distribute 类 Token,Token 数量不会变化,收益通过额外派发体现、需要用户手动 Claim,例如 GLP、LP Token 的流动性激励部分。
- PT 购买者:
- PT 的逻辑类似于零息债券,希望获得固定收益的用户,可以直接购买 PT,等待 Maturity 后获得等额底层资产,而在购买 PT 时,PT 相对于底层资产的折价,就代表这个期限下的固定收益率。适合需要简单、稳定理财产品的普通用户,以及希望降低风险或构建更稳定 Market Neutral 策略的机构用户。
- PT/YT 交易者:
- PT 与 YT 的价格代表着不同久期风险下的隐含利率。但市场总是有分歧的,对利率有不同看法的交易员可以通过交易 PT/YT 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从交易中获利。比起持有 PT 直至 Maturity,交易 PT/YT 或持有 YT 存在本金损失的风险。其中交易 PT 与交易 YT 的本质是一回事,但是交易 YT 会有更大的杠杆,用较小的资金便撬动数十倍底层资产隐含的收益,将其收益敞口扩大数倍。
- 流动性提供者:
- 因 PT 的特点 —— 价格与底层资产之间有相关性,在底层资产价格一定的负溢价区间内波动。PT 在 Maturity 后价格与底层资产相等,所以为 PT-SY 提供流动性的无常损失较小。Pendle 团队在推特发布过一些流动池的 IL 回测:在最差的情况下,IL 是 0.85%,依然非常低。这类无常损失较低的流动性池一直是 DeFi 世界里流动性提供者最热爱的标的,他们用币本位衡量损益,愿意接受浮动的收益率,以及愿意相对深入地使用协议。

- 流动性采购者:
- 流动性采购者指的是各类需要吸引资金的 DeFi 协议,例如 LSD 协议、RWA 协议等。因为 Pendle 建立在其他协议的生息资产的基础上,且有类似于 Curve 的代币设计。所以对于这些 DeFi 协议,激励 Pendle 上的流动性是一种更高效的吸引资金的方式,也为自己的生息资产增加了固定收益的效用。
- 其他 DeFi 协议 “套娃”:
- 因为 Pendle 的代币设计,以及 PT、YT 这两种资产的独有特点,市场上已经出现一批建立在 Pendle 的基础上,或者引入了 Pendle 资产来扩张自身场景的 DeFi 协议。例如 StakeDAO、Penpie、Dolomite、Stella、Teller、Archi 等。

- PT 的价格与底层资产之间有相关性,在底层资产价格一定的负溢价区间内波动
- 永远有生息资产分解为 PT + YT 的关系
- 随着临近 Maturity,PT 的价格会越来越接近底层资产,且波动会更小,最终 PT = 底层资产
- 随着临近 Maturity,YT 的价格的波动会越来越小,最终 YT 失去了继续获得收益的能力,而价格定格在一个固定值。在 Pendle 的案例里,YT 的价格最终会归 0。
- PT 和 YT 的设计
- 交易 YT/PT 的方式
- AMM 曲线设计
- Collect YT 会将生息资产的浮动收益,持续分发到 YT 持有人手上,直至 Maturity,在 Maturity 后,收益会停止分发,而持有 YT 也会变的毫无价值。
- YT 在交易时的价格,只代表着对该生息资产未来收益的定价,而 Maturity 后,因为 YT 在未来无法获得收益,其合理价格应该为 0。
- Pendle v1/v2、Swivel、Sense 使用了这种设计。

- Drag YT 会将生息资产的浮动收益持续累积,直到 Maturity 后才能一次性领回,和 PT 类似。
- 所以 YT 的价值 = 过去累积收益的价值 + 未来收益的价值,在 Maturity 前因为未来收益的价值无法确定,所以 YT 价格波动。而在 Maturity 后,YT 的价值会为定值。
- Element、AP Wine、Tempus 使用了这种设计。

- 从用户角度,已实现的收益留在 YT 中不能取出另作投资自然是一种浪费,而从交易的角度,如果 YT 定价混合了过去的收益与未来的预期,计算合理价格时也复杂一些。
- 从协议设计角度,YT 最终价格会等于一个定值,是 YT 的特性,而 YT 价格最终等于 0,更容易设计对应的 AMM,Pendle v1 AMM 设计思路就是如此。
- 双池:
- 需要为 PT 和 YT 分别建立流动性池,一般协议都会为其中一种 Token 设计特殊 AMM,而另一种 Token 则使用通用 AMM 进行交易。
- 这种设计比较常规一些,容易想到,但缺点是很明显的。一种生息资产,需要分别建立两个流动性池,整个系统有更大的交易摩擦、LP 持续被套利、双倍的流动性激励成本…
- Pendle v1、Element、AP Wine 都使用了这样的设计,Tempus 虽然将 PT/YT 用同一个池子交易,但是如果两种资产只能互相交易、没有与外部资产组 LP,则还是无法被真正的定价和交易,所以本质上也是双池设计。
- 单池
- 使用同一个流动性池,同时满足 PT 和 YT 的交易需求。这种设计叫 FlashSwap,是利用生息资产 = PT + YT 的关系,Swap 过程中虚拟出 Token,使得双币池可以交易三种 Token。
- 以向 SY-PT 的 LP 池卖出 10 YT 的过程为例:先虚拟出 10 PT,与 10 YT 合成为 10 SY,再将 9 SY Swap 为 10 PT 销毁(假设此时 PT=0.9 SY),剩余的 1 SY 即为 10 YT 卖出的结果。
- 相比双池设计,单池的设计会更有巧思一些,而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解决了双池带来的交易摩擦等问题。Pendle v2、Swivel、Sense 均采用了这种设计。

- 利率总是在一定的区间内波动:例如 wstETH 的活期利率可能在 3% 到 5% 波动,GLP 的收益率可能在 5% 到 20% 之间波动。所以 AMM 需要集中流动性到这个区间。
- 随着临近 Maturity,波动会越来越小:因为距离到期日越来越近,所以久期风险是越来越低的。所以 AMM 也需要体现这种波动渐小的特点,也就是流动性随着时间变集中。
- 临近 Maturity且 PT 或者 YT 的价格会归于一个定值:PT = 底层资产、YT = 0 或者这段时期的收益积累,AMM 也需要体现这种随着时间的价格变化。

- Balancer v2 的曲线和 Uniswap 的恒定乘积曲线基本一致,区别在于 Uniswap v2 的恒定乘积曲线只能支持两种资产,且两种资产的价值为 50/50 ,而 Balancer v2 可以用参数 w 控制每种资产价值的权重,例如经典的 80/20 池,且支持大于等于两种的资产。
- Pendle v1、AP Wine 在 Balancer v2 曲线基础上做了创新。以 Pendle v1 为例,Pendle 为 YT 与 SY 设计了独特的 AMM,Pendle v1 的 YT 属于 Collect YT,在 Maturity 后价值会归 0,所以 Pendle v1 用时间参数 t 来影响权重参数 w。流动性池初始化时,YT 与 SY 的价值比为 50/50,随着临近 Maturity,YT 的 w 变小、价值占比也变小:40/60、30/70…直至 Maturity :0/100。符合了 Collect YT Maturity 后价值归 0 的特点。
- AP Wine 也用了类似的逻辑去改造 Balancer v2 曲线,不过 AP Wine 是针对 PT 与 SY 设计 AMM,所以在实现细节上与 Pendle v1 会略有不同,本文则不赘述了。

- Yield Protocol 是一个固定利率协议,他们使用 AMM 的方式,通过折价卖出零息债券类 Token 实现固定利率,与 PT 类 Token 的交易场景是一致的。所以有些利率互换类项目会直接把 Yield Protocol 原模原样的搬到自己的项目中,用于 PT 的交易。
- Element、Sense 都是如此,以 Element 为例,为底层资产与 PT 建立流动性池,在流动性池建立之初,曲线是 x*y 的恒定乘积曲线,而随着临近 Maturity,曲线变化为 x+y 的曲线,也就意味着 PT 与底层资产汇率为 1:1, Yield Protocol 的曲线满足了 「PT Maturity 后会价值与底层资产 1:1 」和「临近 Maturity 波动会越来越小」的特点。
- Sense 和 Element 基本一致,没有对 Yield Protocol 曲线有太多改变,Tempus 则是针对 PT 与 YT 设计 AMM 曲线,Tempus 代码是基于 Curve 实现的,但是其实具体思路也类似 Yield Protocol。

- Notional v2 是与 Yield Protocol 同一赛道、同一思路的固定利率借贷协议 —— 用零息债券的原理实现固定利率。不过 Notional v2 的区别在于,他们使用了一个比较扁平的 Logic Curve,在池子初建立时就有较低的波动,也就是较高的资本效率,所以 Notional v2 的曲线是 Yield Protocol 的改进版,我们在附录详细介绍了相关公式。
- Pendle v2 就借鉴了 Notion v2 的曲线,用于为 PT 与 SY 建立流动性池,同时满足了「PT maturity 后会价值与底层资产 1:1 」、「临近 maturity 波动会越来越小」与「利率总是在一定的区间内波动,AMM 需要集中流动性」的三个特点。在我们看来,这三个曲线中,Notional v2 确实是更佳的选择。













- Pendle 用于流动性激励的代币通胀可以看做协议的支出。目前 Pendle 每日支出约 34k Pendle,而日收入约 $1.5k,从这个角度来看 Pendle 并未 PMF、远不能盈利,但是 Pendle 的费用结构当前并未最终确定,当协议发展进入成熟期后,可能会设定新的、更合理费用结构。
- Volume 代表交易功能的使用量,用 Volume/TVL 也可以代表,协议是有真实需求,还是只是 TVL 堆叠起的空中楼阁。Pendle 这个数字为 0.79%,一定程度表明目前 Pendle 的用户还以流动性提供者为主,而“真实需求”——PT/YT 的购买者占比还比较低。
- 除了 Pendle 外,另一知名 DeFi 项目 Curve 也常因 Volume/TVL 太低的问题而被吐槽(通常来自 Uni 支持者 lol),而 Curve 其实和 Pendle 很像:针对特定交易场景优化的 AMM,除了交易、还有流动性引导的作用 —— 而这个作用既创造了繁荣的 Curve 生态,同时也会加重 Volume/TVL 低的表现 ,所以我们接下来将 Pendle 与 Curve 的数据进行对比,来对业务当前状态作出评估。


- Pendle 正在积极地推广 PT Token 的用例 —— 与借贷协议、杠杆协议合作,并且有一定的成效,可组合性的飞轮效应已经被勾勒出了形状。
- 熊市中 TVL (无论是美元本位还是 ETH 本位)和 Volume 都在上升,在近期达到了新的里程碑(让我们恭喜 Pen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