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Optimistic Rollup:它采用「乐观执行」的方式,即假设交易是有效的,只在有争议时才会进行回滚。这减少了主链上的负担,提高了整体吞吐量。然而,需要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 ZK Rollup: 使用零知识证明来验证侧链上的交易,从而保证了交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种方法通过在侧链上执行交易,然后将验证数据提交到主链,充分发挥了零知识证明的强大功能,提供了高度的隐私和安全性。


- 节点中心化: 尽管 Lido 的目标是去中心化,但实际的验证者节点仍然是由特定的机构或个体运营。如果这些节点受到某种形式的控制或合谋,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中心化控制;
- 社会工程和恶意行为: 验证者节点运营者可能受到社会工程攻击或其他形式的恶意行为,这可能包括节点被攻击、被离线或被恶意操纵;
- 技术中心化: Lido 协议的核心功能和关键基础设施可能由少数几个技术实体控制,这可能导致技术上的中心化风险。例如:如果核心协议的升级过于集中可能导致对协议的控制权过于集中;
- 资金中心化: Lido 的代币发行和质押可能受到一些大额持有者的控制,他们有可能在协议上产生不成比例的影响,如下图 Dune 的数据所示,11 月 29 日:以太坊信标链质押总量超 2864 万枚 ETH, Lido 市占率达 32.20%;
- 治理中心化: 如果协议的治理机制过于中心化,决策权可能集中在少数几个实体或个人手中,而忽略了广泛社区的声音;


- 将用户资产大量存入 Lido 中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增加了质押赛道的中心化程度,对于用户而言,用户不仅需要考虑 Blast 的运行安全,还需要考虑 Lido 的运行安全。在假设它们两者均安全的情况下,TVL 如继续保持当前上涨势头,以及由于二级市场价格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多方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会给整个以太坊带来更多的不确定风险;
- 如果把 Blast 看作一条另劈新意的「Stake Layer2」,在用户将大量 ETH 资产锁定获得收益的同时也将大量流动性锁定,Blast 生态内的 Dapp 应用如何获得流动性以及如何讲述新的发币预期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 桥接与 L2 的顺序: Paradigm 提到他们不同意在 L2 之前启动桥接的决策。这可能表示他们认为在 L2(Layer 2)解决方案就绪之前推出桥接可能存在风险,可能影响项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三个月不允许提款: 同样,对于在三个月内不允许提款的决策,Paradigm 可能认为这设置了一个不利于用户的先例,可能会引发用户的担忧和不满。
- Blast 提供的高收益并非庞氏骗局,其收益源自 Lido 和 MakerDAO,分别基于以太坊的质押收益和链上 T-Bills,这些收益是链上和链下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可持续性;
- 市场策略(GTM)与 Paradigm 无关,虽然 Paradigm 在技术 L2 设计上提供咨询,但 GTM 完全由 Blast 内部决策;
- Blast 的邀请系统并非新机制,邀请系统已经存在很长时间,这一机制旨在奖励为 L2 生态做出贡献的用户,是对社区支持的回馈,这就是邀请奖励存在的原因。


- 区块浏览器如:Blockscout、Etherscan 或开源替代品 Otterscan;
- 预言机:Chainlink、Pyth 或 Redstone;
- 在 ETH 中进行的 Layer 1 数据发布费用;
- 排序器(Sequencer)的相关运行。
- 直接推出 ApeChain(AC)代币,DAO 不用承担费用;
- 团队将筹集资金用于 ApeChain 的运营和开发,并在未来将治理代币将分发给 ApeCoin 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