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随着 BTC 生态的火热,我们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代币在 Bitcoin 主网上发行,那么这些代币分别是什么呢,它们背后的协议又是如何运作的。
- 本文旨在通过时间线的形式来让大家捋清楚 BTC 资产发行方案的来龙去脉,究竟是什么引爆了比特币铭文的火热,让我们潜下去,一探究竟。
- 同时本文参考了较多文章,我在参考和调研的时候发现个别文章可能对于一些协议/项目的时间有错误,所以本文的所有时间线我都附有相关材料,如有错误,请向我指出,谢谢。
- 声明:文中所涉及到的代币仅限学习交流使用,无任何投资建议,DYOR













- 具有独特代币标准的 OrdFi 协议
- 兼容 BRC20 代币,便于市场集成,且突破了 BRC20 的名称长度限制,BRC-20 代币长度固定为 4 位,而 Tap 的代币长度为 3 或者 5-32 位(不能是 4 位)
- 支持批量转账、质押资产、代币 swap 等功能。提高交易效率而不依赖 L2 链
- 首个支持诅咒铭文的协议

- 有些物理学家声称信息是一种新的物质形式,最终可能战胜地球上的一切成为主宰(也很有争议)。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大约 350 年内,地球上使用的数字信息量可能比物质原子还要多,这也凸显了数字信息的指数级增长和重要性。
- 物理学家这一想法鼓励很多人将他转化成可执行的协议,从比特币区块链中解析出有价值的信息用来创作“非任意代币"。利用数字物质理论可能会彻底改变数字价值的创造,使其更加非任意性和有意义。通过在数字物质理论的背景下利用数据,可以创建新的机制来识别和导出数据中的新价值序列,从而为新形式的代币开辟了可能性。
- 譬如有人甚至就把比特币就比做 DMT 的一种应用,比特币也是一种非任意代币,有自己的规范比如 2100 万枚,10 分钟出一个区块等等。通过比特币网络上的数字信息交换,能够进行价值的转移和储存。虽然比特币只存在于数字世界中,但其价值和影响力可以在现实世界中产生重大影响,就像传统的物理货币一样。
- 然而,DMT 并非没有争议。一些批评者认为数字信息不能与物质和能量等基本物理实体相提并论,因为数字信息本身并不能直接改变现实世界。不过,DMT 的倡导者则认为,虽然数字信息无法直接改变现实世界。但是,通过人类的行动和决策,数字信息可以间接地改变世界,比如加密货币的应用。
- 专有 API 导致的各种问题:
- 服务锁定、高交互成本、相同的链上数据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开发者之间的竞争
- 不可靠的索引器:
- 资产安全问题、频繁改动、Ordinals 的正负数
- 缺乏顶层设计:
- 难以组合协议并开发出专有设施
- 链上元数据的局限性:
- 示例:集合必须手动上传到 Github 仓库中,并且它们必须在数十个市场上手动更新,对于链上响应没有达成共识
- 错误无法修复或修复成本高昂
- Ordinals 协议的数据结构非常依赖于单个文件的使用,这意味着不同市场存在链外约定和专有索引
- 缺少控制:
- 如果无法访问强大的高性能去中心化索引器以及更多服务/索引器锁定,那么数据可移植性将会成为一个问题
- 缺乏收益:
- 依赖这些特定的服务和市场及其索引器、API 等专有服务会导致利润减少

- 在铸造过程中加入随机的运气成分
- 围绕虚荣的 TXIDs 和 REFs 来组织社区
- 当你有一个非常酷的参考或前缀时,可以通过共识来组织一个相关社区
- 基于昂贵信号理论的内容排名
- 这样我们可以根据电力等能源消耗来对内容进行排名
- 节流和限制 token 的铸造 — 垃圾邮件过滤器
- 容器名称以主题标签 # 符号开头,且每个名称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在铸造时采取先到先得的方式
- 名称的长度在 3-64 个字符范围之间,且使用了 Bitwork 来减慢容器名称的注册速度
- 容器名称示例:#bitcoin-funks,#gemini-warriors,……
在部署 ARC20 时,代币名称、总量、数量限制、难度设置、开始区块、图像等等信息。
- 用户在铸造 ARC20 时,将代币的名称写入 UTXO 的脚本中,数量直接由 UTXO 中 sats 的数量决定,1 sat = 1 token。
- 转账 ARC20,用户无需再向 BTC 存入任何数据,仅需将持续持有代币的 UXTO 作为交易输入,输出给其他地址。
- 极大地降低了索引服务器的成本,几乎任何人都能自己制作索引服务器,系统去中心化程度很高
- 转账完全依赖 BTC 网络,不会重复创造垃圾交易,ARC20 转账本身安全性由 BTC 保障
- ARC20 原子性和 BTC 的原子性保持一致,适合实现很多原生应用


- 任何一个领域或子领域都可以发布子领域
- 所有子领域都可以继承相同的特点并基于子领域发布其子领域
- 所有人都是他们拥有的领域的注册者,不存在中心化机构
- 首先我们注册了一个领域 +ATOM
- 当我们想要在这个领域下组建一个关于 Punk NFT 的社区时,我们就可以基于 +ATOM 领域创建一个子领域 +ATOM.PUNK
- 在之后我们想在 Punk 社区里组建一个 DAO,那么就可以再创建一个子领域 +ATOM.PUNK.DAO
- DAO 中每个人都分配一个 DID,则可以创建一个子域名 +ATOM.PUNK.DAO.JINGLE
- 使用聪作为基本单位代表代币
- 允许在比特币上创建、传输和更新数字对象
- 提供去中心化且符合比特币文化的代币化方法
- 利用工作量证明(POW)增加铸造过程的公平性和去中心化
- 旨在扩展比特币的功能,支持更广泛的应用





- BTC 的资产发行在今年引燃了 BTC 生态的爆发式发展,虽然大家对于它们的看法褒贬不一。但我们抽象出来看 BTC 生态的发展,其实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东西 — “叙事”。
- 正如我在以前的思考中所提到的,产品的需要有一个好的叙事来支撑,否则很容易就面临只有产品,没有用户的尴尬局面。而各大资产发行方案也证明了这一点,诸如 first is first、协议为生态带来的各种想象力、官方的背书等等,这都是叙事的具体表现。
- 同样的,我们也不可否认这波资产发行为 BTC 生态所带来的贡献。虽然从技术层面来讲大多数资产发行方案可能对于 Bitcoin 的局限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突破,但它们不仅为各大公链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压测,也带来了一些 Bitcoin 未来发展的可能路线。
- 通过今年的这几波铭文热潮,铭文所带来的长尾效应也从最初的 Bitcoin 逐步扩展到其他公链上的铭文。而在全民打铭文的热度下,我们也感受到了目前 Bitcoin 主网的一些不足,如高 gas 费、交易速度慢等等,这也表明了 BTC 扩容方案的必要性。
- 纵使扩容方案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有项目方在布局,但一直不温不火,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在铭文的热潮下关注到了 BTC 生态,而这也变相加速了 BTC 扩容方案的发展。
- 目前现有的扩容方案主要分为 侧链/闪电网络/原生 L2 这三大类,但还没有某个方向确定了其领先优势,仍处于互相竞争的阶段,至于未来到底是会多点开花还是会有某个方向一鸣惊人,我们可以期待一下,同时这也是接下来可以重点布局的方向。
- 在资产发行方案的调研中,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存在,从一开始的 Ordinals 协议面世,到之后的 BRC-20 基于 Ordianls 的改进协议,再到诸如 BRC-100 去中心化计算协议(想要基于此不断扩展将 DeFi 生态的玩法引入到 Bitcoin 中)、BRC-420 元宇宙协议(带来将游戏、音乐等引入 Bitcoin 的可能性)、ARC-20 (与 BRC-20 平行的新的资产发行方案)等等。
- 资产发行方案已从原先针对现有资产发行协议进行一些基础改进演化到了在某个资产发行协议的基础上针对 BTC 生态的需求(如预言机、DeFi、游戏等)去做一些大层面的生态布局甚至是发布一个新型的资产发行协议来制定规则。
- BTC 的生态发展目前仍然很早期,无论是在 Web2 还是 Web3,都存在着只要谁抢先掌握了规则的制定权,谁就能拥有用户的现象。因此目前的财富机会仍然有很多,我们必须去全面地看待 BTC 生态的发展,铭文的热潮终究会冷却,不能仅仅只盯着资产发行的尾巴不放,还应该看看如何通过资产发行的方式去加速整个 BTC 生态在其他方面的发展。
- 当然对于这方面也有一些不同的意见,比如 NingNing 老师对于 BTC L2 的看法 https://twitter.com/0xNing0x/status/1737010523374563744,理性探讨。
- 虽然目前还属于是先冲再研究的阶段,大家伙也都是屁股决定脑袋。但仍要提醒一下大家在投资时要注意风险,要写清楚你自身的投资逻辑,是搏短线还是看长线,逻辑不同,策略不同。在投资方面还是要尽可能地做到知行合一,我很相信这么一句话“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以外的钱,即使现在赚到了以后也会吐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