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项目推出的签到得积分活动日历为什么说越来越像 Web2 了,依笔者看,这些积分系统就像美团的米粒、饿了么的吃货豆,我下单你给我积分,我交互你给我积分。但这些吃货豆、米粒还能在我下一次下单时抵扣一部分饭钱,所以项目方显然还可以更进一步,比如积分可以当作 gas 费消耗,这样一来,就更像 Web2 了。 有形的积分,无形的治理有些声音认为如今积分和曾经的流动性挖矿一样,资产存进去,账户里的东西就会上涨。但以前涨的是余额,如今涨的是积分。吐槽归吐槽,我们仍需正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 Web3 项目开始推出积分系统。 不得不承认注意力是最稀缺的资源,想必 Web3 项目的创始人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果没有发币计划但又得笼络人心,就得想办法持续让用户保持关注,积分不过是传统交互博空投方式的简化版,项目获得了好看的数据,用户也因为积分增加而对未来的空投预期增大。但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搞积分制,用户停留在特定项目上的注意力肯定会被分散。 项目方想要流量,用户想要币,积分是二者之间一个微弱的连接点。比如$DEGEN 在这方面做到了很好的平衡,这是一种空投到 Farcaster 上 Degen 频道社区的 meme 币,用户在频道内发贴可以获得积分,积分则可以明确转化成代币,并且还将推出第二季空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