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比特币是“数字黄金”——这个简单的叙事易于理解,特别是对于新零售用户和机构而言。相比之下,以太坊的故事较为复杂。流行的“数字石油”类比既不吸引人也不准确。
- 索拉纳超越以太坊:在活跃用户、交易量和市场关注度方面,索拉纳正在赶上甚至有时超越以太坊。
- 因此,比特币是加密货币普及的更安全选择,而索拉纳则是对智能合约普及的风险更高(市场市值较低)选择。以太坊在两者之间受挤压。
- 以太坊的模块化方法与L2s(Layer 2解决方案):这使得流动性分裂,复杂了用户体验。
- 那些押注模块化方法的“degens”(即“去中心化赌博者”)将购买力分散到以太坊的测试代币如多个L2s、LRT代币和DA代币上。相比之下,押注索拉纳只需购买SOL代币。



- 如果燃气费用保持在20 gwei左右,以太坊被视为既具备通缩特性,又具备可扩展性,这使其成为一个吸引人且高效的网络。备注:自3月以来,ETH的gwei已低于20。
- 普通用户现在可以在家中进行独立质押ETH,这增加了以太坊的去中心化程度,并且对个人投资者和使用消费级硬件的验证者具有吸引力。
- 以太坊生态系统中强大的开发者社区和积累的脑力支持了持续的创新和网络的强健性。
- 以太坊被认为是领先的智能合约平台,没有真正的竞争对手,保持了可靠性和去中心化。
- 正在进行的开发,如第二层解决方案和互操作性改进,是重要的看涨因素,同时正在努力减少碎片化并提高网络效率。
- 监管透明度的提高,特别是在美国和欧盟,增强了信心,使像黑石(BlackRock)这样的机构能够采纳以太坊。
- 改进的质押选项允许所有ETH持有者参与网络安全,而无需 extensive technical knowledge 或资源。
- 像Coinbase和黑石这样的主要机构显示出对以太坊上现实世界资产(RWAs)代币化的采用增加。
- 以太坊上DeFi能力的扩展和稳定币的主导潜力提供了大量的增长空间和市场领导力。
- 以太坊持有者和用户的热情和集体自豪感促成了积极的展望和市场兴趣的增加。
- 以下是Camila对ETH看涨的原因:
成熟的DeFi生态系统:以太坊及其第二层解决方案提供了加密货币中最成熟的DeFi生态系统,就综合总锁仓价值(TVL)和交易量而言。这种流动性和去中心化应用(dapp)的集中度将吸引更多用户,进而使活动开始反映在第一层链上,推动燃气费用上涨,并且销毁更多ETH。DeFi至关重要,因为金融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具有实际市场适配的加密货币应用场景之一。
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程度使得全球最大的机构在上链时选择信任它:黑石(BlackRock)通过其BUIDL基金,PayPal通过PYUSD,摩根大通(JP Morgan)、桑坦德(Santander)及其他大型银行正在测试以太坊上的区块链结算和代币化等。那些无法承受区块链停机、验证者/矿工攻击及恶意行为的大型机构将继续选择以太坊。这将推动活动和价格的增长。
ETH ETF:ETH是美国通过ETF可供机构投资者投资的仅有的两种加密货币之一,这将为ETH价格提供长期支持。Christine Kim 强调了以太坊的网络效应
我认为,以太坊相比于竞争对手的主要优势之一是其网络效应。以太坊是最早的通用区块链(先发优势),并且拥有最大的开发者关注度(强大的社区/生态系统),我认为这两者都对网络的价值产生了重要贡献。确实,以太坊是我更愿意存放长期持有资产的地方。索拉纳曾多次出现停机问题,而以太坊多年来已经证明了其可靠性。 我对以太坊作为资产代币化的现实世界资产(RWA)链也非常看好。例如,52%的所有稳定币和73%的所有美国国债都是在以太坊上进行代币化的。






- 一次交易即可批准 USDC 并兑换 UNI。
- dApp 可以为用户提供 gas 费用(更容易采用)
- 预先批准要与该钱包一起使用的 dApp,并设置支出限额






顺便说一句,如果你需要更多的希望,Ark Invest 首席执行官 Ark Invest 首席执行官 Cathie Wood 预计到 2030 年 ETH 将达到 16.6 万美元,BTC 将达到 130 万美元。不过,我对 ETH 达到 5.1 万美元的看涨前景更为兴奋。无论如何,VanEck 的 ETH 价格预测基于:
- VanEck 预计,到 2030 年,以太坊将占据智能合约平台 70% 的市场份额,并充分利用其作为主导开源全球结算网络的地位。
- 预计到 2030 年,以太坊的收入将从每年 26 亿美元增至 510 亿美元。这一增长归因于交易费用的增加、MEV 以及“安全即服务”(SaaS)的引入——使用 ETH 来保护其他协议(重新质押)。
- 以太坊有望在金融、银行、支付、元宇宙、社交、游戏和基础设施领域吸引更多的经济活动。
- 以太坊作为价值存储资产的潜力受到重视,其实用性因智能合约可编程性和跨链消息传递技术(智能抵押)而得到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