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8 年 10 月 31 日,著名的介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的白皮书发布后不久,比特币网络就上线了。它的创世区块于 2009 年 1 月 3 日被开采。自发布以来,该网络一直保持稳定,而其他网络则经历了停机、攻击等情况,证明了其作为终极 L1 的可行性。比特币已经表明,它可以在没有中心化中介的情况下提供信任,并充当交易、资产和未来应用的最终去中心化结算层。然而,由于比特币缺乏灵活的可编程性并且无法从外部以可信方式写入网络,因此在比特币上开发除 BTC 资产本身之外的应用程序一直很困难。比特币与以太坊有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它本身并不支持智能合约,而智能合约使去中心化应用程序能够使用 BTC 作为资产或在比特币 L1 上结算交易。
- 比特币这种数字资产传统上被认为是一种价值存储工具,是针对动荡的全球金融市场的通胀对冲工具。它的创建首次提供了一种数字化、无需许可、抗审查且稀缺的全球资产。它仍然是顶级的加密资产,市值超过 850B 美元,在 2021 年 11 月达到峰值时达到 1.25 万亿美元。然而,即使在十多年后的今天,BTC 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种 SoV,几乎没有其他效用或能力。超越这一点而无需进一步发展。
- 比特币网络欢迎所有人,无论背景或技术知识如何。比特币的代码是开源的,可以复制和修改。这种开放性培育了一种实验文化,没有任何单一团体或个人决定区块链的方向。
- 网络的互操作性有限导致了独特的衍生品。比特币的衍生品是完全独立的网络,拥有自己独立的资产,并且缺乏与原始比特币网络的“向后兼容性”。因此,在目前的状态下,BTC资产仅限于比特币网络内,无法直接移除或转移到其他区块链网络。
- 缺乏可编程性给构建带来了重大障碍。比特币不具有灵活的可编程性 ,因为它不提供智能合约,这阻碍了其作为应用程序开发平台的使用。当将比特币视为构建平台时,这一点及其严重的性能限制是一个关键挑战。
- 比特币 L1 需要速度和规模方面的帮助。比特币网络快速确认交易或在短时间内处理其平台上大量交易数据的能力非常有限。由于保持去中心化的迫切愿望,比特币区块链中的记录(称为区块)必然在大小和频率上受到限制。比特币网络的链上交易处理能力受到平均10分钟的区块创建时间和1兆字节的原始区块大小限制的限制,平均交易确认时间为10到30分钟以上,两者都无法接近足以满足大多数应用。


- 与交易数据相比,见证数据的每 vbyte 计数为 1wu 或每 vbyte 权重的 25%。
- 与见证数据相比,每 vbyte 的交易数据为 4wu,即每 vbyte 权重的四倍。

- 由 Taproot 提供支持的Taro是一项提议的协议,用于在比特币 L1 和闪电网络上发行、发送和接收资产,该协议于 2023 年 10 月启动了其主网 alpha 发布。
- Schnorr签名通过引入将多个公钥和签名组合为一个的能力来解锁密钥聚合。简而言之,组合多个签名进行验证而不是单独聚合可以提供更高的交易效率。
- MAST隐藏与交易相关的任何预设条件。未使用的结果不会在链上发布,从而增加了隐私并压缩了交易规模,从而减少了数据使用。
- P2TR添加了一种使用 Taproot 地址消费比特币的新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