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是机器学习的一个类别,计算机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提示,生成原创的新内容。目前这项技术最成熟的应用主要在文本和图像领域,不过几乎所有的创意领域都有类似的进步(生成式AI的技术应用),覆盖动画、声音效果、音乐,甚至是对具备完整个性的虚拟人物进行原创。
第一部分:观察和预测人工智能应用正在迅速扩大规模,而留存并没有那么容易,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建立起来商业规模。
生成式AI技术的早期阶段已浮现:
比如说,数以百计的新兴AI创业公司正冲向市场,开始开发基础模型,构建AI原生应用程序、基础设施与工具。
当然,确实会有很多热门技术趋势,会出现过度炒作的情况。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已经能看到很多公司产生了实实在在的营收。
例如,像Stable Diffusion和ChatGPT这样的模型创造了用户增长的历史记录,有的应用在推出后不到一年,就达到了1亿美元的年营收,并且人工智能模型在部分任务中的表现要比人类的水平高几个数量级。
我们发现,技术范式转型正在发生。但是,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在于:整个市场中,哪些地方会产生价值?
过去一年里,我们和几十位生成式AI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和大公司AI领域的专家。我们观察到目前为止,基础设施供应商很可能是这个市场上最大的赢家,因为基础设施可以获得经过整个生成式AI堆栈最多的流水和营收。
尽管主攻应用开发的公司收入增长非常快,但这部分公司往往在用户留存、产品差异化和毛利率方面存在弱势。而大多数模型供应商目前还没有掌握大规模的商业化能力。
再说的准确一点,那些能够创造最大价值的公司,比如说能够训练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并将这种技术应用于新的应用程序,目前还没有完全抓住行业中的的大部分价值。所以,现在想要预测后面的行业趋势并不是那么容易。
但是,想办法了解整个行业堆栈的哪些部分能做到真正的差异化,和可防御化很重要,因为这部分可以对整个市场结构(即横向与纵向的公司发展)和长期价值驱动力(如利润率和用户留存率)产生重大影响。
但迄今为止,除了现有公司传统意义上的业务护城河,很难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堆栈上找到结构上可防御性。
我们看好生成式人工智能赛道,也坚信这个领域对各个行业产生巨大影响。这篇文章的撰写目的,主要是为了描绘市场的动态,回答一些关于生成性人工智能商业模式更为广泛的问题。
技术栈: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模型和应用程序
想要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赛道和市场是如何形成的,首先需要定义目前整个行业的堆栈:

整个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堆栈可分为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