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lestia 目前展现了稳健的质押趋势,其质押率为 48.88%,质押年化回报率 (APR) 为 15.74%,并且据预测,在 2024 年底将达到理想的质押率极限。由于在 2024 年 11 月前不会有新的代币解锁,预期其代币实际流通量将持续减少,从而对价格产生正面影响。同时,Celestia 网络目前维持着 100 个活跃节点。
- Celestia 目前的数据使用率仅为每日总容量的 0.1%,尽管如此,与以太坊相比其活动正在增长。随着数据使用率的提升,未来费用可能显著增加,若达到全年每日 46,080 MB 的数据容量,年费用将高达约 520 万美元,是目前以太坊数据费用的 65 倍。用户需求预计将来自于高 TPS 应用和游戏,未来几个月会有大量基于 Celestia RaaS 的链涌现。
- EigenDA 对纠删码、KZG 承诺、ACeD 等技术的采用以及对 DA 与共识脱钩的解耦,使得 EigenDA 能够在交易吞吐量、节点负载与 DA 成本方面提供远超以太坊 DA 方案的优异表现。对比其他 DA 方案,EigenDA 也拥有更低的启动与质押成本、更快的网络通讯、数据提交速度以及更高的灵活性方面的优势。
- 对比 Celestia 与 EigenDA,Celestia 的竞争优势在于极低的数据可用性成本与更高的数据吞吐量,这使得 Celestia 更受中小型 L2 与应用链的青睐。EigenDA 的竞争优势在于潜在更高的安全性以及以太坊正统性,这使得 EigenDA 可能成为更多大型 L2 开源节流的理性选择。在未来,Celestia 能够享受到模块化 + 应用链双重趋势浪潮带来的增量市场的增益,EigenDA 则会吃到更多对安全性要求更高的以太坊系存量市场。
- NEAR 协议通过分片技术和无状态验证增强了扩展性和去中心化,简化了 L2 项目的数据管理。 Avail 则通过模块化系统优化区块链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应用链间异步交互,提升网络性能,并使轻客户端能有效验证数据完整性。这些技术共同推动了区块链技术的用户友好性和去中心化的数字世界发展。



- 自我主权
- Celestia 的 Rollups 与以太坊 Rollups 不同,它们在 Celestia 上运行时,其规范状态是独立确定的。这增加了自主性,允许节点通过软硬分叉自由决定其操作方式。这种自我主权减少了对中央治理的依赖,促进了更多的实验和创新。
- 灵活性
- Celestia 的与执行无关的特性意味着其 Rollups 不局限于 EVM 兼容的设计。这种开放性为虚拟机的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推动技术发展。
- 轻松部署
- Celestia 简化了区块链的部署过程。利用像 Optimint 这样的工具,开发人员可以快速部署新链,无需担心共识机制的复杂性和高昂的成本。
- 高效的资源定价
- Celestia 将活动状态增长和历史数据存储分开处理,提供了更有效的资源定价机制。这种方法减少了执行环境间的相互影响,改善了用户体验。
- 信任最小化桥梁
- Celestia 的架构支持创建信任最小化的桥梁,使不同的链能够安全地互联互通。这增强了区块链集群的安全性和互操作性。
- 最低限度的治理
- Celestia 的模块化设计降低了对集中式治理的需求。执行层可以独立快速发展,而共识层则保持稳定,这种分离减少了对复杂社会协调的需求。
- 去中心化区块验证:
- Celestia 强调的是区块验证的去中心化,而不仅仅是区块生产。这种方法增加了网络的安全性和可信赖性。
- 简单性
- Celestia 选择了简单且成熟的技术(如Tendermint)作为其基础,避免了过度复杂化。这种简单性有利于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 支付数据空间费用: 开发者在 Celestia 上提交 PayForBlobs 交易,使用 TIA 支付费用,以使用其数据可用性层。
- 引导新的 Rollup: 开发者可以使用 TIA 作为 Gas 代币和货币来启动新的区块链,类似于以太坊基于的 Rollup 中使用的 ETH。这有助于专注于应用程序或执行层的开发,而不需要立即发行新的代币。
- 权益证明: Celestia 基于 Cosmos SDK 构建,使用权益证明来保障其共识。用户可以将 TIA 委托给验证者,并赚取一部分质押奖励。
- 去中心化治理: TIA 持有者参与治理,投票决定网络参数和管理社区池,社区池接收 2% 的区块奖励。







- 首先,Rollup 的排序器创建好 data blob 后,需要向 Disperser 发送拆分 data blob 的请求。(Disperser 可以由 Rollup 自己运行,也可以使用 EigenLabs 等第三方 Disperser)
- 其次,Disperser 在收到 data blob 后,需要对 data blob 拆分成不同的数据块,并使用纠删码生成冗余的 data blob 数据块以及对应的 KZG 承诺和 KZG 多揭示证明(KZG multi-reveal proofs)。
- 接着,Disperser 会把数据块、KZG 承诺和 KZG 多揭示证明分发给不同的 EigenDA 节点(以太坊再质押节点注册为 EigenDA 节点)。EigenDA 节点需要使用 KZG 多揭示证明以及 KZG 承诺验证数据块的有效性。验证无误后,节点需要保存数据并将签名发送到 Disperser 处。
- 最后,Disperser 会将签名聚合,并将其发送至以太坊主网的 EigenDA 合约中。EigenDA 合约中的签名会被进一步验证,验证无误则流程结束。

- 继承以太坊的安全性:
- 目前 EigenDA 测试网的 TVL 约 3.5M,而以太坊的 FDV 约为 264B,从资产价值的角度来看,EigenDA 仅继承了以太坊 0.001% 的安全性。
- 目前 EigenDA 测试网的质押验证节点数为 29.4k,而以太坊的质押验证节点数为 904k,从质押验证节点数看,EigenDA 继承了以太坊约 3.2% 的安全性。
- 网络吞吐量的提高:
- 目前 EigenDA 测试网的吞吐量约为 0.45Mbps,而以太坊的吞吐量约为 0.083Mbps,EigenDA 的网络吞吐量虽然仍为达到 1Mbps - 10Mbps 甚至最终 1Gbps 的理想状况,但相比以太坊的吞吐量仍有约 500% 的提升。
- 目前以太坊的 FDV 约为 277B,仅需 0.4% 的以太坊参与 EigenDA 便可实现超过 Celestia 的安全性,这显然是非常容易达到的。
- 以 aevo 为例,迁移至 Celestia 可以降低其 90%+ 的数据可用性成本。
- 共识验证:Near 验证着提供了围绕 blob 提交的共识。
- 数据持续性:功能输入数据至少被全节点存储三天,存档节点可以更长时间存储数据。
- 高效利用共识:不会占用比需要的更多数据的共识。
- 索引器支持:这些数据目前已被NEAR上所有主要的浏览器索引。
- 承诺的长期可用性:承诺易于创建,便于任何人利用有限的专业知识和工具进行构建。
- 共识机制:使用来自 Polkadot SDK 的 BABE 和 GRANDPA 共识机制,结合活跃性和安全性,提供网络弹性并能够承受临时网络分区和大量节点故障。
- 去中心化:采用 Polkadot 的提名权益证明(NPoS)支持多达 1000 个验证节点,并通过有效的奖励分配来降低权益中心化风险。Avail 的全节点和轻客户端采用数据可用性采样(DAS)方法进行验证,允许与传统全节点同等的安全保证,同时降低对全节点的依赖。
- 有效性证明:Avail 使用 KZG 多项式承诺减少内存、带宽和存储需求,提供高效的验证过程。这与 Celestia 使用的欺诈证明技术不同,Avail 在数据可用性层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其核心区别在于有效性证明的方法。
- 数据可用性与安全性:Avail 的设计理念聚焦于建立数据可用层,提供一种通用的数据可用性解决方案。它不依赖于诚实的大多数假设,轻客户端可以通过随机数据采样自行确定数据可用性,即使全节点宕机或尝试审查数据,也可以从轻节点重建块。
- 技术实现:Avail 利用数据冗余、抗欺诈证明和承诺机制来确保数据有效性。它通过 KZG 多项式承诺来确保数据在进行“擦除”后仍有效,包括数据冗余、抗欺诈证明、承诺机制,使全节点可以纳入轻节点的全部交易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