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ena的商业模式(一个专注于永续合约套利的公募基金)仍然有明显的天花板,其稳定币大规模扩容(当时规模达到36亿美金)的背后,是以二级市场用户愿意高价接盘其代币ENA,为USDE提供高额的收益补贴为前提的。这种略显庞氏的设计,在市场情绪不佳时很容易迎来业务和币价的负向螺旋。Ethena业务转折的关键点,在于USDE有一天能真正成为拥有大量‘自然持币者’的稳定币,至此其商业模式也完成了从一个公募套利基金向稳定币运营商的转变。”此后,ENA价格继续下跌了60%,即使如今价格从低点反弹近一倍,距离当时的价格仍有30%+的差距。 笔者在此时重新评估Ethena,将重点关注以下3个问题: 1.目前的业务水平:Ethena当前的核心业务指标,包括规模、收入、综合成本和实际利润水平 2.未来业务展望:Ethena值得期待的叙事和未来发展 3.估值水平:目前ENA的价格是否处在低估的击球区? 本文为笔者截至发表时的阶段性思考,未来可能发生改变,且观点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亦可能存在事实、数据、推理逻辑的错误,欢迎同业与读者的批评和进一步探讨,但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以下为正文部分。 1.业务水平:Ethena目前的核心业务情况1.1 Ethena的商业模式Ethena对自己的业务定位是一个具有“原生收益”的合成美元项目,也就是说,其赛道与MakerDAO(现SKY)、Frax、crvUSD(Curve的稳定币)、GHO(Aave的稳定币)属于同一个赛道——稳定币。 在笔者看来,目前币圈稳定币项目的商业模式基本是相似的: 1.筹集资金,发行债务(稳定币),扩张项目的资产负债表 2.利用筹集到的资金进行财务运作,获得财务收益 当项目运作资金所获得的收益,高于项目筹集资金和运行项目所付出的综合成本,项目就是盈利的。 以中心化稳定币项目——USDT的发行商——Tether为例,Tether从用户处筹集美金,发行债务(USDT)凭证给用户,然后用筹集到的资金投资国债、商业票据等有息资产获得财务回报。考虑到USDT的用途广泛,在用户心中价值与美元无异,却又能做到很多传统美元做不到的事(比如即时性的跨境转账),所以用户愿意无偿给Tether提供美金换取USDT,而且当你要把USDT从Tether赎回时,还需要支付一定的赎回费用。 而Ethena作为后进场的稳定币项目,在网络效应、品牌信用上显然比USDT、DAI等老牌项目要处于劣势,具体体现在它的筹资成本更高,因为只有具备有较高的收益预期时,用户才愿意把自己的资产提供给Ethena换成USDE,Ethena的做法是通过给用户提供项目代币ENA的激励,以及稳定币(来自于项目运作资金的财务收入)的收益来进行筹资。 1.2 Ethena的核心业务数据1.2.1USDE发行规模和分布













- 加密市场回暖带来的套利收益上升,体现为协议收入预期的改善,造成ENA价格上升,促进USDE规模的增长
- 将SOL纳入底层资产,能吸引SOL生态投资者和项目方的关注
- Ethena生态在未来几个月可能会有更多类似于Ethereal项目出现,带来更多给ENA的空投
- 在下一波大量ENA解锁之前,项目方有拉抬币价的动机,一是促成业务和币价的向上螺旋,二是为自己提供更高的出货价格
- ENA缺少真金白银的收益分配,更多是比较悬浮的质押场景(比如作为AVS资产保障Ethena的多链安全)和自己挖自己
- Ethena项目的真实盈利情况不佳,为了打开市场实行的巨量补贴,让项目的净亏损严重,这部分亏损实际上都由ENA代币持有者承担
- ENA未来半年仍然有很大的通胀压力,一方面来自营销活动中ENA代币的支出,以及明年3月下旬更是面临核心团队和投资者一年到期后的解锁,根据tokenomist数据,未来6个月ENA代币面临现流通量85.4%的通胀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