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账面价值对比:在 2021 年 5 月的市场巅峰期,Uniswap 的空投账面价值达到了 64 亿美元,而 Hyperliquid 的 $HYPE 空投当前价值已超出 10 亿美元。
- 参与范围与分配差异:

- $UNI 空投覆盖了超过 25 万个地址,其中近 94% 的地址仅收到 400 枚 UNI,当时价值约 6,500 美元。
- $HYPE 空投则更集中,约 12% 的接收者获得了 5,000 至 10,000 枚代币,账面价值分别为 140,000 美元至 280,000 美元;4.3% 的接收者获得了 10,000 枚以上代币,而 57% 的接收者仅获得了最多 100 枚代币(约 2,800 美元)。

- 根据 ASXN 的数据,接收空投的前 500 个地址中,已有 182 个地址完全清空了持仓,其中部分地址净赚 195 万美元至 280 万美元。
- 58 个地址(11%) 自空投以来增加了持仓,显示出部分投资者对 $HYPE 长期潜力的信心,但整体趋势偏向短期套利。



- 增强生态吸引力:通过引入 Solv 等有技术背景的项目,Hyperliquid 不再仅依赖 $HYPE 和 memecoin,而是开始吸引更有实际价值的资产,形成更稳固的生态。
- 用户扩展:Solv 的首发吸引了大量关注,为 Hyperliquid 带来了更多高质量的用户流量和社区支持。
-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可行替代方案:Hyperliquid 通过与成熟项目合作,展示了 DEX 平台不仅是炒作代币的场所,也可以成为类似 CEX 的稳健交易环境。
- 币安(Binance):作为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的市值约为 1,000 亿美元,经过 7 年发展积累了广泛的用户基础、产品线和市场影响力。相比之下,Hyperliquid 作为一个刚启动的 DEX,估值仅比币安低约 3 倍,但其用户规模和生态深度尚无法与币安相提并论。
- Bybit 等中型 CEX:类似 Bybit 的中型交易所,其估值和 Hyperliquid 相差无几,反映出 $HYPE 估值中存在的市场情绪炒作成分。

- 上币费风险:50 万 USDC 的上币费可能使项目方转向其他成本更低的竞争平台,影响收入增长预期。
- 手续费依赖:交易量下滑或用户迁移将直接威胁手续费收入的可持续性,当前估值依赖此单一收入来源,风险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