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据隐私:Web3 可以通过使用 zk 技术,使数据隐私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而 AI 可以在不损害隐私的情况下分析数据。
智能合约:Web3 技术可以通过智能合约的方式,将 AI 应用融入 Web3 应用中,从而实现对 AI 模型的可控性。这类应用可以用于模型和数据集的交易之中,实现自动化交易流程.并且使用ZK技术保护用户的数据.然而,这一类型的项目,面临开源数据集和开源模型的冲击问题,试想:如果用户能在Hugging face上面获得开源的数据和模型并且使用auto train训练,为什么会在区块链平台上交易?面临Web2公司的冲击,Web3 AI模型和数据集交易并无足够的护城河。
更加高效的机器学习:Web3 技术可以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提高机器学习的效率,从而让 AI 应用更加快速和可靠。这在传统的AI训练之中已经有所应用,例如 AlphaGo 的改进版KataGo使用了分布式训练技术,使得全球希望此AI更新的人自愿提供算力训练.在区块链中的应用则可以类似于Gitcoin,捐赠算力可以获得POAP,或者类似于AMM提供了对于流动性的激励,成为有偿地出租算力的平台,但是由于币价的高度波动性,这类应用比起传统的GPU算力租赁,并不占据优势.除非平台本身从事金融业务,足够从协议捕获的价值中补贴用户,比如Numerai,使用AI技术从股市中盈利,这才使足够多的用户愿意提供AI的三要素进入平台。[/ol]总结目前来看,无论是区块链原生的 AI 基础设施,还是借助 AI 引擎实现应用场景的加密项目都处于萌芽时期,主要目标在于打造一个适用的底层基础设施,磨合代币经济学与硬件提供商、数据提供商、AI 算法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融合度。
不过,两者的融合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区块链趋向 Rollup、ZK等复杂化技术会给 AI 获取数据带来挑战。其次,没有进行足够的持续实验数据来支持 AI 在区块链生态中的适用性,以及 AI 引擎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调整能力。最后,加密领域频繁出现蹭 AI 概念的虚假项目,让人们容易丧失对该领域探索的信心。
所有的解决传统AI问题的区块链AI项目都需要回答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个平台需要在区块链上引入代币?这就使得交易标的为Web2市场中已有的标的,比如模型、数据和算力的平台有着onboarding 的劣势。
代币经济学如飞轮,可以改变一个项目的兴衰周期。在当下,如果希望正向飞轮,则需要考虑到平台实际用户,即获客问题.需求的不可替代性就是一个项目的护城河,缺乏护城河的项目可以获得短线的成功,但是不会有足够多的用户和茁壮的开发者生态.当需求是伪命题时,经济激励是不可持续的,项目的生命周期也会变短。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基于真实用户和不可替代的需求的AI+Web3项目的出现。它们旨在完成web2之中没有或者完成不佳的需求,从而原生地需要引入Web3。
无论如何,AI 融入 Web3 是一种未来的技术趋势,现阶段已经出现一些结合人工智能的 Web3 应用实例。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相关的 Web3基础设施、新模式将会相继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