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律动对话 NEST设计师,探讨 DeFi 未来!
漫天秋色湍
发表于 2022-12-30 13:48:31
88
0
0
第 1 问:您认为今年 DeFi 火热受到关注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区块链发展了几年,大家都在解决底层技术问题,转来转去发现底层技术突破性不大,因为区块链的本质就那么几个要点,简单地性能提升不能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另一方面,区块链应用却一直落后于对技术的追捧,大家开始反思这样去做技术探讨是否有意义,而且就真正能落地的领域来说,大众普遍认为金融是最合适的,尤其区块链一开始就是为了数字货币而设计,于是很多人开始把注意力转向 DeFi 方向,这是区块链发展的必然。
其次,区块链的链上链下和互联网的线上线下不一样,链上链下是一个理念问题,一个是共识的世界,一个是非共识的世界,二者如何打通?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一个制度问题,不是一个技术问题,因此要让区块链应用真正落地,不能硬生生地打通链上链下,而是先去解决链上的闭环,然后再徐图发展,链上的闭环自然涉及智能合约,涉及去中心化,而金融特别是金融产品领域,天然地具备这个可能性,因此 DeFi 应运而生,应该是真正开启区块链应用的浪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DeFi 是区块链第一个非数字货币的应用。至于某些传统机构所推崇的溯源和存证方向,用到的区块链特征是相当微弱的,从未来发展角度讲,存证和智能合约总的经济价值应该是 1 : 9 以内。 智能合约天然地用于金融,这一点也将导致 DeFi 拥有落地的武器,让很多对区块链应用失望的人看到了希望,这些因素也不可忽视。
第 2 问:简单介绍一下你们团队和正在开发的 DeFi 产品;为何会选择做这个 DeFi 产品?
我们开发的产品叫 NEST,我们尝试去思考和实践 DAPP 或区块链应用应该有的形态,而不是人云亦云,先入为主。比特币出来后,很多人在比特币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发现不仅仅可以用于转账支付,还能做其他事情(主要就是各种金融服务),但他们最后呈现出来的形态是很生硬的,也特别地奇怪(但本质上确实实现了预期目标),在这个基础上,以太坊引入虚拟机和智能合约,让前期在比特币上的各种拓展性开发变得非常简单、自然和顺理成章,进一步接近真实世界的使用习惯。然而,即便如此,以太坊也是面向开发者的,普通人除了多了 ERC20 Token 的转账外,与区块链没什么太多交互,体验上和比特币也没啥差异,因此不能很深入地感受到智能合约的威力。我们在以太坊的基础上,开发出了 NEST 协议,并以前端 APP 的形态,去中心化的激励机制把这一切组织起来,让普通人也能操作区块链,同时更重要的是完成去中心化的金融服务。
很多人不太清楚去中心化金融服务的意义,我们从收益和风险两个角度来描述,首先是去中心化金融能够降低一切金融服务过程中的执行和履约成本,提升透明度,从而带来真正高速的金融服务,所谓完成金融服务于无形,过去传统互联网不曾实现的图景,将在区块链时代出现。其次,从技术角度讲,区块链本身的冗余设计就具备抵抗风险的能力,其安全性较之中心化机构要高很多,这是中本聪设计比特币时题中应有之义,却是一直被忽视的地方;从业务角度讲,提供金融服务的中心化机构自身经常成为风险之源,平台或企业风险才能造成金融危机,如果分散到市场,反而能够得到有效调整,去中心化金融的核心就是降低中心机构的权重,让金融风险更好地在市场中进行分配,而不是在金融中介的想当然的风控手段中聚集。
NEST 以去中心化金融服务为目标,其愿景是将金融世界压缩在技术系统之中,每个人像自由的鸟儿回家一样,在 NEST 里完成它的需求,然后悄无声息地离去。它是中性而非权力聚集的,是纯粹地服务提供者而非自以为是的规则制定者。NEST 和其它 DeFi 产品的差异在于,始终以金融产品为统一的视角,关注不同产品的风险收益结构,以及其去中心化设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因此它是完全代表未来金融世界的,不需要和传统的金融机构进行对比。
第 3 问:目前用户、交易量等数据是多少?未来预期是多少?
NEST 目前社群建设中,其规模以 10 万计,下载用户接近 10000 人,完成的交易量在 1200 单,10000 ETH 左右。 目前阶段,我们不关注任何链下世界的故事,我们只服务于链上的世界,与整个区块链行业一起发展。我们预计未来,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将全部智能合约化,而用 20-30 年的眼光来看,去中心化金融服务的规模将占到全部金融服务的 30%-50% 左右,而更加有力的预测是,大部分金融资产将会智能合约化。NEST并不关心当前用户与未来用户的数据变化,而是关心在nest里完成的金融资产的产生、管理与交易的规模,我们希望能占到去中心化金融世界的一个较高的比例,如果可以的话,达到 20%-30% 甚至更高,这个数据不用明确地指出来就可以想象到是一个天文数据。
第 4 问:你如何看 MakerDAO、dYdX、Dharma 等 DeFi 项目?你还有哪些认为做的比较好的 DeFi 产品?
有一些 DeFi 项目做了很多工作,但最终还是准中心化甚至是伪中心化的,就像油电混动,你可以说他是一个过渡形态,也可以说他不是真正的电动车,但我们只做特斯拉,不做油电混动。
还有一些 DeFi 做的是 IT 而不是金融,努力在解决交互问题,而不是金融产品问题。我们集中精力关注去中心化金融世界的金融产品应该是怎样的,而不是边边角角的 IT 试验。
第 5 问:结合自身开发经验,从开发者和商家角度来说,目前 DeFi 有哪些瓶颈和限制?
首先,去中心化的优势并没有完全自然地呈现出来,这一点和互联网电商早起类似,需要一个时间慢慢发展,也需要很多基础认知、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
其次,智能合约的开发受制于底层公链,而底层公链并未有去中心化应用实践的知识,可以说是凭借技术逻辑以及想象力开发出来的,这会为上层应用开发带来很多不便,我们甚至认为类似以太坊这样的著名公链是还没有真正理解去中心化就把它给开发出来了。与区块链进行交互的先验模式(先公链,先技术逻辑,再 DAPP,再开发应用),制约了大量的 DeFi 应用开发,如果有可能,我们希望在整个去中心化金融世界卓有成效地开发出 1000-2000 种真正的去中心化金融产品后独立开发一条适用于金融的公链。
然后,链上链下的哲学壁垒,让大量信息无法合理携带进区块链,使得 DeFi 开发不够自然,当然也可能是我们还受制于传统金融世界的经验。
比如,按照传统金融,价格形成机制使用适应性预期会导致无法收敛,但在区块链世界里,是否链上的算法价格反作用于市场形成全新的定价机制?这都是很深入的金融问题。
最后,到底哪种金融产品符合去中心化金融的基本需求,还是一个需要摸索的问题,目前稳定币有一定的经验,但还没有真正做到去中心化,它会不会是 DeFi 的第一个基础产品也有待验证。
第 6 问:从普通用户的角度来说, DeFi 产品应用落地还有哪些困难和需要解决的?
普通用户使用 DeFi 的产品,除了与区块链交互不够自然顺畅外(这些恰恰是我们相比市面上其它 DeFi 的强项),还没有一个传统金融不可替代的 DeFi 产品来刺激大家的热情,在这一点上,又回到我上个问题的一些观点。目前大部分用户在使用 DeFi 是基于赚钱动机,如果有好的 DeFi 能知道中心化金融服务不能提供的投资机会,那么 DeFi 才算是站稳脚跟,因为只是用 DeFi 来防范中心化平台风险或简单提升效率,对普通用户而言,吸引力是不够的。我们致力于此类 DeFi 产品的开发,希望能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