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链上数据难用:原始区块链数据以键值对形式存储,缺乏结构化(如以太坊的MPT树),导致开发者需耗费大量精力解析;
- 链下数据不可信:智能合约无法直接调用链下数据,依赖预言机但存在中心化风险;
- 跨链数据孤岛:多链生态的数据碎片化,难以聚合分析。
- 工作原理:当用户提交SQL查询(如“统计某DeFi协议过去一周的清算金额”)时,SXT网络会生成一个ZK证明,验证该查询确实在完整、未篡改的数据集上执行,且结果正确;
- 性能突破:通过自研的GPU加速框架Blitzar,SXT将证明生成时间压缩至亚秒级,较传统ZK方案效率提升90%;
- 应用场景:为DeFi提供实时链下数据(如价格预言机)、为AI模型提供可验证训练集、为监管机构提供透明审计路径。
- 事务层:处理高并发写入(如链上交易数据实时同步);
- 分析层:支持复杂SQL查询与机器学习建模;
- 去中心化验证层:由节点网络验证数据完整性,避免单点故障。
- 社区占比51.7%:其中14亿枚用于质押奖励,11.8亿枚用于生态激励,但3.75亿枚在TGE当日解锁;
- 投资者占比25.9%:种子轮(成本约0.02美元)、A轮(成本约0.12美元)代币在12个月后开始线性释放;
- 团队占比22.4%:4年解锁期,但顾问部分存在早期套现可能。
- 质押安全:验证者需质押SXT维护网络,但当前APY(约15%)不足以吸引长期锁仓,反可能催生“挖提卖”循环;
- 协议支付:查询费用以SXT计价,但企业用户更倾向稳定币结算,需求端支撑薄弱;
- 数据激励:数据提供者赚取SXT,但链上高质量数据集仍稀缺,生态正反馈尚未形成。
- 技术兑现滞后:Proof of SQL尚未大规模商用,主网仍处早期阶段;
- 机构抛压预期:A轮投资者(成本0.12美元)浮盈仅41%,解锁后可能止盈;
- 市场热度消退:Chainlink空投(10亿枚SXT)短期提振结束,币安上线后“利好出尽”。

- 微软M12:战略投资2000万美元,将SXT接入Azure云服务,瞄准企业数据上链需求;
- 币安实验室:通过Launchpool与OTC通道提供流动性,但短期存在“捧杀”风险;
- Chainlink:空投10亿枚SXT绑定社区,强化数据预言机生态协同。
- 种子轮(2022年):估值约5000万美元,成本0.01美元/枚;
- A轮(2024年):估值3.3亿美元,成本0.12美元/枚。
- 现状:早期投资者浮盈17倍(种子轮)与41%(A轮),存在强烈的获利了结动机。
- Proof of SQL的商用进展:能否在DeFi、RWA等场景落地(如动态抵押品估值、跨链流动性监控);
- 去中心化程度:当前验证节点集中于机构,需警惕“伪去中心化”诟病;
- 竞品威胁:Graph、Covalent等已占据部分市场份额,SXT需证明差异化优势。
- 短期(1-3个月):解锁压力(每月约1.5亿枚)与市场情绪回落可能推动价格下探0.08-0.12美元区间;
- 中期(6-12个月):主网上线与企业合作公告或引发反弹,但需突破FDV 10亿美元心理关口;
- 长期:若HTAP架构被AI+区块链应用广泛采用,SXT可能成长为Web3数据层标准协议。
- 空头策略:结合期权对冲,在0.15-0.17美元建立空头头寸,目标位0.10美元,止损0.20美元;
- 多头观察指标:链上质押率(>30%)、查询收入(>100万美元/月)、机构锁仓声明;
- 风险提示:微软生态导流超预期、ZK技术突破缩短商用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