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lightning.network/lightning-network-paper.pdf
比特币主网TPS每秒只能进行7笔交易,以太坊为15,而VISA则超过1700,以太坊的Layer2 Optimism 理论TPS可达到 2000,比特币的TPS远远无法实现中本聪对它“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的定义。
在此之前有人提议粗暴的扩容方式是直接将比特币区块从1MB扩大,尽管每个区块容纳的交易数量多了,但是出块时间依然不会改变,从而会直接撑爆普通的节点存储空间,增大节点运营压力后导致大量矿工流失从而提高了比特币中心化的风险。
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其实是一种Gossip八卦协议,所有对账本的修改,任何一笔微小的交易都会广播给所有参与者达成共识,从而保证网络安全性,但这也导致了极大的性能问题,闪电网络希望能够以尽可能不牺牲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为前提,提高交易速度,理论上可以达到上百万TPS。它的实现逻辑其实某种程度更加贴合中本聪论文中对“点对点”的定义,即在两个交易节点之间单独建立一个通道,这两个节点之间的频繁交易是单独在链下结算的,只有在开启和关闭通道时才会分别上一次链,即两个人开启通道后,即使交易一万次,也最多只会向主网发布两次交易,所以这也是相比于以太坊Layer2最大的不同,闪电网络作为二层网络,是没有共识机制,从而也就完全去除了广播出块这个耗费时间最长的过程,虽然在宏观上完全不同,但是在微观上其实是一致的,都是将交易放在链下执行,积累一定数量后再打包链上的过程,这里大家一定要理解。
目前最新的数据共有5388个比特币存在于闪电网络中,16362个节点与73431个支付通道。

1. 甲发送给乙1个BTC:甲4BTC 乙3BTC
2. 乙发送给甲2个BTC:甲6BTC 乙1BTC
3. 乙发送给甲1个BTC:甲7BTC 乙0BTC
4. ......
最终他们两结束合作关系,于是发起关闭通道的交易到主网上,并包含双方的余额,通道也可以单方面强制关闭。
但是这个过程看似速度快了很多,毕竟是点对点交易,但真实的交易网络时N对N的,如果我每次想和别人交易都需要单独再与对方开一个通道也太麻烦了,于是就可以使用跳板中继的方式完成,比如甲想给丙发一笔交易,碰巧乙和丙存在交易通道,于是甲可以在不和丙开启通道的情况下,将费用发给乙,再由乙转交给丙,当然乙也可以收取少量的手续费,所以闪电网络并不是完全免费的,当存在中转节点时也存在“Gas”费的情况,这个过程也非常依赖网络效应,并且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所以并不是那么理想可实现的。

假设甲想给乙发送10BTC,但是中间隔着丙和丁,所以不能让他们半路截胡,于是应该有一个秘密口令A,只有乙答对口令后才可以打开装着BTC的信封,并且这时其他转交信封的人才可以收到手续费,则乙首先要生成一个口令,并对其进行Hash处理进行加密得到B=Hash(A),然后将B给出去,从而路径上的四个人都知道了B,然后这笔交易的流程就是
甲:如果丙可以提供一个口令,并将其进行Hash运算后得到B,则我将支付给丙10BTC
这时候丙并不知道口令,于是就向下给到丁
丁:如果乙可以提供一个口令,并将其进行Hash运算后得到B,则我将支付给乙10BTC
口令是乙生成的乙知道它,于是进行Hash运算后得到B,成功的拿到10BTC。
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设置时间期限,如果在某个环节卡住了资金并不会被锁死,等到时间过了后还可以原路赎回。
下图为闪电网络中的一个支付交易示例,包括交易的目的、时间、数量、路径等。


尽管闪电网络从16年提出至今过去近8年,但是因为门槛、生态等问题总体上发展依然比较缓慢,相比于WBTC的中的154410个BTC,目前闪电网络里也仅只有其三分之一的体量。注:WBTC就是用以太坊ERC20发行的锚定比特币的Token。

但闪电网络作为目前比特币最主流的扩容方案也不断的被接受,去年沃尔玛、麦当劳等数千家门店也开始接受闪电网络支付渠道,以及前段时间大火的Nostr也支持闪电网络支付打赏。

随着这一波比特币生态热度的发展,比特币生态如果想摆脱性能困扰,扩容提效是势必需要迈出的一步,闪电网络我认为作为创业者和投资人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