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游客

更多精彩,请登录!

比特池塘 区块链技术 正文

子母链杂谈:区块链的容量问题

李悔之2015
70 0 0
容量的极限:内存。) S0 Y4 M* Z4 ?

9 ]9 e: N: |6 a/ ], t    吞吐量解决之后,容量的瓶颈
5 w/ e/ U2 z0 x# x2 I) ^# T2 Y% ]; M5 w2 h8 I5 s
    「容量」这个问题的关注度远远少于吞吐量,原因很简单:因为吞吐量这个短板还没解决,所以容量问题被掩盖住了。请记住,一旦吞吐量实现了大幅提升,容量问题马上就会出现:在一个高吞吐的系统上,如果用户量上不去,很可能高性能根本跑不满。! X8 Y. Y1 q) e
. J8 w$ u7 {' K4 \3 T+ A+ t  s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EOS。当EOS以丧失去中心化特性为代价而解决了吞吐量问题之后,容量的问题马上就凸显出来了。然后,EOS把账簿容量瓶颈这个问题包装成了一个稀缺资源,并将其代币化,成了EOSRAM虚拟币。当然除了内存,单台全节点CPU也会成为容量的瓶颈,所以也被代币化,成了EOSCPU虚拟币。不过,在类金融应用场景中,通常计算复杂度非常低,所以,内存会是主要瓶颈。& L7 b2 @6 ~% c
% z4 X! ~% o2 [7 ~
    另外,我的另外一个观点是:共识算法其实帮不了解决性能和容量的瓶颈,试图从标新立异的共识算法出发,提升「ChainofBlocks」系统性能的努力,基本上不会让系统性能有实质上的大幅提升。总之,解决上面所提及的两个瓶颈问题,需要的是分布式系统设计上的巧思妙想,这和共识算法相关,也和密码学相关,但是本质的出发点不是共识算法和密码学。* b9 C5 U7 X" a  d5 F" T3 {
) [$ p' j5 q! z. T& @" e% ~
    在单链架构下容量存在一个横向扩展Scale-out的约束边界,CPU或者内存。一个单链结构的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计算机。任何一台计算机都有其约束边界,时间或者空间,对应在这个分布式计算机结构里面的就是CPU和内存如何平衡的问题。" v( |+ r& G# f: e; s

9 k' m# y& u( H8 O. n3 e  a2 E" `5 ?+ c' n    那么通常我们的思路有两种,一种是单点的技术进步,一种是工程上的优化。比如你可以用超级计算机,也可以用谷歌的工程学做法,把廉价的二手机器做工程上的优化,同样可以满足应用的需要。一个是做局部的最优,一个是做全局的最优。3 L9 B" k9 C' |% y6 N  I7 C1 ~

: B7 e5 W9 j# y+ b" |  f, Z$ k    回到区块链这个架构下,和云计算不同的是,区块链无法通过直接加机器来实现性能和处理能力的提升。在一个网络下有其确定边界,但是现实世界的数据处理对于性能的要求是动态的。就像12306的火车票,日常卖不完,过年的时候不够卖。如何既能够做到满足日常的经济型,又能够动态的扩展满足弹性?这个就不是通过加机器,改善节点的处理能力能够解决的了。  G* z, E* ~& T

2 B1 ]" {# X+ S/ Y  y# V+ G    一个可能的做法就是做并行链,比如北京一条链,河北一条链,天津一条链。这样就好比原来每个省市的高速公路,在一个区域内具备网络效应,实现局域互联,局域网链接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一个广域网。
1 X5 I- u# r4 N: G( B! a' f# o6 w5 m$ f% w( j2 v3 q8 @6 W5 z# W1 w
    同构的子母链) P+ h6 f! {- M: V0 p
9 V( h& u/ t* r/ X: a" O
    那么对应在区块链上,就是把不同的链拼接互联在一起,每条链不受制于其他链而独立工作。而这些链又分别拿出一部分资源来做协议的互通,通常叫做跨链。但是这种结构都是同构的,比如三个基于以太坊技术的联盟链互通在一起。. }8 [  B; H& A( o3 u" R$ O% j
9 Z: ~" W$ m3 n4 ]6 H+ n0 _/ ?8 I
    异构的子母链
; I0 m+ G0 F' ]# |2 l
7 U$ h7 F( l! D# W    但是在整个广域网的结构上,不同的场景需要的区块链也各不相同。比如在物联网场景里面,DAG就比区块链结构更合适。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内部,可能用POS的结构比POW更合适。基本上不存在一个绝对通用的共识协议适用于任何场景。. c2 I' Y7 M6 d) w7 j
9 p+ j2 s& v% }  K
    那么POS的链,POW的链,BFT的链如何互通,在一种弹性可扩展的广域网区块链上。第一解决性能的问题,第二解决容量的问题,第三解决适用场景的问题。基于以上几点解决弹性可扩展的问题。1 g' p) r5 d/ i; u# d* ~
4 L! Q& L6 J1 e$ U  e
    想到这一层面,我忽然对于MOAC提出的子母链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好消息是这个架构设计也会移植到井通公链上来。未来也会支持异构的区块链,比如Fabric的链也可以迁移过来。
1 J* q9 H' r) p2 y; ]9 _* H$ S  k5 F" b: |
    对于区块链会存在一个路径依赖效应,主要的不是技术迁移,数据迁移的困难,而是已经在稳定运行的区块链,所对应的时间戳,区块数据结构,要和新的业务需求相适应。有没有可能遇到以下这些问题呢:4 w; l' b3 X9 D. j/ z3 i& R

+ X4 s! \+ u  ?: O1 H  N    1:一个无币的区块链在2022年,突然需要发币了。那么是分叉还是怎么处理?
8 }- B% V7 R: P  E1 f. w% T" {6 M% @7 G2 V0 @0 Y1 G# t
    2:分叉后,需要采用新的共识协议,如何桥接?
3 b7 ~9 p/ ^/ i1 f2 z6 a6 b( @$ d7 T% r2 `. i* }
    3:原来运行在以太坊上的项目如何无缝桥接到新的链上来?  K0 R9 c5 }( z- A7 A
6 R! k' I' ^" o) r
    容量问题,确实接下来会遇到的一个问题。说服别人采用自己的链的难度比我原想的要大很多很多。目前的感觉,也就是很难通过商业运作来达到技术的统一。一家机构,死活都认IBM的Fabric,很多时候你无法说服。如何提供一个兼容的环境,让这些不同技术流派都可以互通互联,也许是各个局域网(链)成熟之后的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BitMere.com 比特池塘系信息发布平台,比特池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比特池塘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李悔之2015 初中生
  • 粉丝

    1

  • 关注

    0

  • 主题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