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游客

更多精彩,请登录!

比特池塘 区块链技术 正文

子母链杂谈:区块链的容量问题

李悔之2015
119 0 0
容量的极限:内存。
7 @& r2 |0 [2 u! m6 i
* P, _: F/ \% R" i    吞吐量解决之后,容量的瓶颈
6 g& ^# H/ h& o( b5 I8 ]
6 r8 h) I. M- G2 L; K' K# Y' T. G    「容量」这个问题的关注度远远少于吞吐量,原因很简单:因为吞吐量这个短板还没解决,所以容量问题被掩盖住了。请记住,一旦吞吐量实现了大幅提升,容量问题马上就会出现:在一个高吞吐的系统上,如果用户量上不去,很可能高性能根本跑不满。
2 d+ Y+ A4 ^3 g7 z* i% h! r; ]+ W1 Z# `9 G# L& L9 \) G2 H' [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EOS。当EOS以丧失去中心化特性为代价而解决了吞吐量问题之后,容量的问题马上就凸显出来了。然后,EOS把账簿容量瓶颈这个问题包装成了一个稀缺资源,并将其代币化,成了EOSRAM虚拟币。当然除了内存,单台全节点CPU也会成为容量的瓶颈,所以也被代币化,成了EOSCPU虚拟币。不过,在类金融应用场景中,通常计算复杂度非常低,所以,内存会是主要瓶颈。
) n2 w) [! f: ^1 j: R  x' p
$ S: t, ~* {+ p. g6 V9 E  \1 `    另外,我的另外一个观点是:共识算法其实帮不了解决性能和容量的瓶颈,试图从标新立异的共识算法出发,提升「ChainofBlocks」系统性能的努力,基本上不会让系统性能有实质上的大幅提升。总之,解决上面所提及的两个瓶颈问题,需要的是分布式系统设计上的巧思妙想,这和共识算法相关,也和密码学相关,但是本质的出发点不是共识算法和密码学。, k! {! B% v$ _' Q3 T0 [, i3 `6 S( \! U
+ x: ~; g, b7 \
    在单链架构下容量存在一个横向扩展Scale-out的约束边界,CPU或者内存。一个单链结构的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计算机。任何一台计算机都有其约束边界,时间或者空间,对应在这个分布式计算机结构里面的就是CPU和内存如何平衡的问题。3 P  M4 H6 @/ A1 {5 j; V  W
# ?5 u9 N3 p: x# b, l1 f: k
    那么通常我们的思路有两种,一种是单点的技术进步,一种是工程上的优化。比如你可以用超级计算机,也可以用谷歌的工程学做法,把廉价的二手机器做工程上的优化,同样可以满足应用的需要。一个是做局部的最优,一个是做全局的最优。
( M* f% f: `: d- q$ b
! u4 W/ b% A+ ]! P/ y5 S- ]    回到区块链这个架构下,和云计算不同的是,区块链无法通过直接加机器来实现性能和处理能力的提升。在一个网络下有其确定边界,但是现实世界的数据处理对于性能的要求是动态的。就像12306的火车票,日常卖不完,过年的时候不够卖。如何既能够做到满足日常的经济型,又能够动态的扩展满足弹性?这个就不是通过加机器,改善节点的处理能力能够解决的了。# k3 I% \( O8 X

  r" _8 Q4 a; L  J, y7 W    一个可能的做法就是做并行链,比如北京一条链,河北一条链,天津一条链。这样就好比原来每个省市的高速公路,在一个区域内具备网络效应,实现局域互联,局域网链接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一个广域网。1 I. l% M, H# t. s1 V

7 ?2 m# \& h' J- d    同构的子母链  t; n2 y1 m0 S# l; }) |# D
, l+ K2 ]3 u8 Y* @8 a
    那么对应在区块链上,就是把不同的链拼接互联在一起,每条链不受制于其他链而独立工作。而这些链又分别拿出一部分资源来做协议的互通,通常叫做跨链。但是这种结构都是同构的,比如三个基于以太坊技术的联盟链互通在一起。
" E7 I! ]" A3 \: G$ R5 Q8 I" H! v1 P+ Y2 f5 n$ n
    异构的子母链4 e- \0 ~& x5 z. G2 j$ j$ V

4 U7 Z: `# x' b' h1 a, f& J    但是在整个广域网的结构上,不同的场景需要的区块链也各不相同。比如在物联网场景里面,DAG就比区块链结构更合适。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内部,可能用POS的结构比POW更合适。基本上不存在一个绝对通用的共识协议适用于任何场景。
; L$ ~4 r$ M) }6 Z( b8 Z( v* _) O  \- g0 h7 O6 b. r* S1 d
    那么POS的链,POW的链,BFT的链如何互通,在一种弹性可扩展的广域网区块链上。第一解决性能的问题,第二解决容量的问题,第三解决适用场景的问题。基于以上几点解决弹性可扩展的问题。& ^" D- n, w. B- a& J& A
! p& O; V$ J* m  f; Q' \* n1 T# L
    想到这一层面,我忽然对于MOAC提出的子母链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好消息是这个架构设计也会移植到井通公链上来。未来也会支持异构的区块链,比如Fabric的链也可以迁移过来。5 j% x! J' g3 c" v! O- K$ J+ z

; s5 }5 V; o, A+ g& m    对于区块链会存在一个路径依赖效应,主要的不是技术迁移,数据迁移的困难,而是已经在稳定运行的区块链,所对应的时间戳,区块数据结构,要和新的业务需求相适应。有没有可能遇到以下这些问题呢:; P* W5 Y. n' [6 q# f: L

- C, P, {) D1 H1 b7 o& L1 V    1:一个无币的区块链在2022年,突然需要发币了。那么是分叉还是怎么处理?
! ^: K) d2 B% i
: o# k# P. F1 A' j5 i8 N  W    2:分叉后,需要采用新的共识协议,如何桥接?2 p/ w( I* G( g0 h1 x

8 O& m7 h5 n8 o, u; ^$ e    3:原来运行在以太坊上的项目如何无缝桥接到新的链上来?9 Z* c% H" J5 n0 F
3 f  ~  Z8 C, e' Y+ \8 A) F* x
    容量问题,确实接下来会遇到的一个问题。说服别人采用自己的链的难度比我原想的要大很多很多。目前的感觉,也就是很难通过商业运作来达到技术的统一。一家机构,死活都认IBM的Fabric,很多时候你无法说服。如何提供一个兼容的环境,让这些不同技术流派都可以互通互联,也许是各个局域网(链)成熟之后的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BitMere.com 比特池塘系信息发布平台,比特池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比特池塘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李悔之2015 初中生
  • 粉丝

    1

  • 关注

    0

  • 主题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