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钱包并不容易,但向交易所方向进化更为困难:重建已经被摧毁的信心需要时间。投资者们已经受够了没完没了的大逃杀与捉迷藏游戏;他们只希望交易所做交易所该做的事情。撮合、交易、清算、风控,这就足够了。
公开资产证明和 Merkle 树只是第一步。我们已经见识到了混乱的审计和托管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监管亦不允许此后再出现类似情况。因此,资产的合规化托管与审计是每个老交易所与新交易所必须面对的一关;投资者们不想再失去一切。齐全的牌照、合格的审计报告、完善的托管,是赢回用户信任的前提。
对于标的资产的评级亦是未来的重要一环。在加密市场,普通投资者往往对所交易的标的缺乏认知;他们只是抱着暴富的梦想冲进市场,然后失去投入的部分或者全部本金。评级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完善的评级机制下,投资者可以在交易前了解到标的资产的风险与收益潜力,并在经过考虑后做出最适合的选择。
对于中心化交易所而言,既然投资者更加相信他们的钱包,在公链系统逐渐完善的当下,“把交易所拓展至链上”的方案变得可行:投资者可以在低信任乃至无需信任的情况下交易。dYdX 的 BTC 与 ETH 永续合约持仓量分别已经超过1亿美元,超过了许多中小型中心化交易所。大型交易所亦已经开始尝试向链上方向发展:Bybit 等交易所已经推出了自营钱包业务,未来我们亦可能看到大型交易所进一步在链上推出他们自己的现货与衍生品交易分部。
不论牛熊,加密市场的历史从未中断过。缺乏风险意识的机构与缺乏合规意识的交易所在熊市消失,为幸存者们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与新的待填补生态位。同时,在”百废待兴“之际,幸存者们也在当下拥有了迄今为止最为完善且多样的建设基础:成熟的现货市场与衍生品市场、完整的公链体系、顽强成长的 DeFi 与 NFT 市场,为开发者与建设者们提供了“近乎无限”的进化方向与可能。Let's BUIDL now and wait for the next bull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