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元宇宙商业之父:中国的核心优势是互联互通
123458612
post on 2022-12-29 18:30:17
77
0
0
30 年后,元宇宙再度喧嚣。苹果、Facebook、微软、英伟达、百度、腾讯、网易等全球科技企业纷纷布局元宇宙。入局者认为,元宇宙一场颠覆性的变革,一个可能成为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巨变因子。而不少旁观者认为,这不过是一个转瞬即逝的新概念。
马修•鲍尔 (Matthew Ball) 开始试图解答关于元宇宙的困惑:这到底是炒作还是真未来。作为全球最早、最全面介绍元宇宙的趋势家,他从 2020 年开始以元宇宙为题的系列随笔被誉为元宇宙的「九章算术」。2022 年,《时代》杂志刊登了他的封面文章《Into The Metaverse:The Next Digital Era Will Change Everything》。
马修·鲍尔历任埃森哲战略高管、亚马逊全球战略主管,是早期风险基金 Epyllion 管理合伙人、Makers Fund 风险合伙人,他的思考更贴近商业现实,也影响着扎克伯格等科技大咖,因此他也是名副其实的元宇宙商业之父。
马修·鲍尔将其对元宇宙的完整思考注入了《元宇宙改变一切》这本书中,在此次对话中,马修·鲍尔中肯地解答了《IT 时报》记者关于元宇宙何时爆发,什么硬件产品将成为元宇宙时代的「手机」,Meta、微软等科技巨头如何布局元宇宙,以及中国在发展元宇宙上的优势等启蒙十问。
《IT 时报》:元宇宙的爆发到底何时到来? 马修·鲍尔:很多人认为,第一款主流 AR 或 VR 设备将引领元宇宙的重大飞跃。但我对此表示怀疑。我认为,元宇宙的爆发可能会在 2030 年到来。
在考虑任何新技术的发展时,我们都应该分三步思考。第一步是新技术何时可用;第二步是使用该技术的一代人何时长大。比如 iPad 是在 2011 年推出,直到最近才实现了第二步,因为从出生就接触 iPad 的少年长大了。同理,世界最大的多人在线创作游戏《Roblox》于 2006 年推出,直到 2018 年才真正流行,2020 年才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
而第三步则是使用该技术的一代人成为企业家。Facebook 就是了解第三步的例证。2004 年,19 岁的扎克伯格创建了 Facebook,他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第二步),而 Facebook 也被扎克伯格的同龄人所接受。Snapchat 的创始人埃文·斯皮格尔也有类似之处,不过他踏中的是移动互联网潮流。
更加乐观地看,元宇宙的爆发可能在未来 3-4 年内发生。因为伴随着 iPad、Roblox 等 3D 社交网络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将开始创建伟大的新公司。而今时今日的元宇宙产品和平台还是由不属于元宇宙时代的人所创建的。
我们已经经历过一场爆发。
元宇宙并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厚积薄发,它经历了几十年的转变。元宇宙的概念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初,而它的大发展始于 20 世纪中叶计算机的大规模发展。
从 2017 年到 2020 年,使用虚拟社交世界的人数增长了数亿。智能手机开始支持增强现实功能(AR),扫描并重建真实世界的物体。同时,实时 3D 模拟、游戏引擎等能进行所谓的「确定性物理」(即每次都能产生相同且正确的结果),包括模拟能量和粒子。混合现实(MR)头盔和游戏引擎也被用于手术、机场管理、高校教育等。无论人们是否相信区块链,2022 年 NFT 和加密货币兴起,人们突然就愿意接受数万亿规模的纯虚拟系统和纯虚拟商品了。在 2018 年、2019 年和 2020 年,在线游戏《堡垒之夜》(Fortnite)销售的虚拟服装超过了世界上许多大型时装公司。
下一次爆发总是难以预测。因为变革源于创新和进步,而创新和进步突然汇聚在一起,就能实现许多新的功能和行为。
iPhone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iPhone 是一款制作精良的设备,但这款设备的硬件和软件并非全都是苹果原创,但是苹果在第三方创新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构。例如,苹果并没有创造前几代 iPhone 的芯片、处理器、触摸屏、摄像头等,也至今没有运营自己的网络。苹果推出的第一代 iPhone 并没有引爆市场,直到第二代 iPhone 接入了 3G 网络和 App Store。再加上第一代 iPhone 发布后,Android 应运而生,才导致了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爆发。现在我们回头看,才能总结是什么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但回到 2006 年,我们是很难预测的。
爆发所需的条件令人望而生畏,但也依旧鼓舞人心。它揭示了一点,一项伟大的创新不仅依赖于某个个体,比如史蒂夫·乔布斯和 iPhone,更仰仗于许多的公司和组织。
元宇宙商业化已经开始。到本世纪末,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毕马威和麦肯锡估计,元宇宙每年将产生 2.5 万亿至 16 万亿美元。在未来 8 年内,元宇宙所创造的市值将占世界 GDP 的 2-11%,占世界 GDP 增长的 6-40%,占数字 GDP 增长的 15-80%。
《IT 时报》:中国发展元宇宙的优势是什么?5G 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会不会成为中国在元宇宙发展中的优势?马修·鲍尔:中国的核心优势在于 5G、AI、机器语言以及半导体、CPU、GPU 制造专业知识和生产能力上,中国多年密集投资于此。更重要的是,中国在互联互通上有根本性优势。
元宇宙的前提的互联互通,即在不同自治系统之间交换数据,这涉及到数万亿美元的风险和数十亿美元的建设投资,很多人对互联互通持怀疑态度。因为这需要 Meta、微软、苹果、谷歌等公司「不得不」选择自由交换数据和用户,并采用竞争对手的技术或系统。
就像互联网能够得以在全球发展,是因为它本身是为开放交流而设计,只有确立了交换标准后,商业公司才能加入互联网。同理,元宇宙如果想在全球发展,它就不能被某些大型企业所垄断。
中国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哲学,很有可能超越短期的、单一公司的机会,转而关注长期的、全国性的机会。在某种程度上,西方公司将会陷入困境。
标准,是互联网时代的软实力,所以,元宇宙发展的标准确立,至关重要。
《IT 时报》:什么硬件产品将会成为元宇宙时代的「手机」?什么时候大多数人都买得起?马修·鲍尔:大家普遍认为,AR 眼镜可能是元宇宙时代的「手机」,但 AR 眼镜取代手机的时间还远没有到来。
AR 眼镜要达到数十亿人都可以承受的价位,还需要时间。目前大多数家庭能负担的计算设备是 PS5 或 Xbox Series X/S。这些设备重近 10 磅,直接连到插座和电视,不需要内置电池或屏幕,也不需要做得美观,所以可以使用更便宜的组件。但是,AR 眼镜重量需要小于 1/4 磅,自带屏幕和电池,还需做得美观,具有扫描周围环境、联网、应对亮度巨大变化等功能,非常困难
话虽如此,但我们不能低估 AR 眼镜等硬件设备的发展,在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我们也很难想象,每个月,数十亿人通过键盘、鼠标、触摸屏在 3D 世界中遨游。
《IT 时报》:Meta、微软等科技巨头,在元宇宙的技术和资本投入上,主要集中于哪些方向?马修·鲍尔:2022 年,可能有超过 2000 亿美元将投资于元宇宙相关的技术,包括大型科技公司、风投和私募。
Meta 宣称将 90% 的元宇宙支出都用于 AR/VR 硬件。首先,制造轻便的可穿戴设备需要在光学、电池、半导体等技术研发上投入巨资;其次,为了教育用户,Meta 以低于成本 100-300 美元的价格出售其设备,所以卖一件亏一件;再者,Meta 正在投资 AR/VR 专用操作系统、服务器架构和软件,他们需要在用户研究上投入巨资,因为目前还没有开发者能熟练地为混合现实和可穿戴设备设计界面和软件。
这笔支出是惊人,相应地,它所能获得的经济机会也是惊人的。可参考的是,亚马逊每年在 Alexa AI 和硬件平台上的支出超过 100 亿美元。自 2016 年以来,Meta 收购了 6% 的全球海底光缆基础设施,预计到 2024 年,这一份额将超过 13%。这些基础设备大部分位于非洲,Meta 将部分拥有 47 个不同国家的连接,以及 25-40% 的海底光缆。海底光缆是互联网的核心基础设施,Meta 这些投资的目的不仅是扩大其元宇宙的访问与服务,更是为了部署专有标准和协议。
《IT 时报》:哪些公司将成为元宇宙最大的赢家?马修·鲍尔:每当一个新计算平台出现时,我们都能观察到一致的结果,所有公司在元宇宙时代的结局都能归为五类。
第一类公司没法适应新时代而被淘汰。在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是 Blockbuster 和 AOL;
第二类公司存活下来却已经被时代遗忘。比如雅虎依然存在,但今天的谷歌比巅峰时期的雅虎价值高 25 倍;
第三类公司适应了新时代并发展壮大。比如 Facebook 是一家触及数十亿用户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但是它仍旧不断地自我革新;
第四类公司在其核心市场被取代,但在数字经济整体增长中分得一杯羹。微软在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从未如此之小,但其软件和服务器业务比任何时候都大;
第五类公司是新进入者,比如 TikTok、Snapchat,倒逼前四类企业变革。
预测谁是赢家,是一个挑战。这些巨头都拥有数亿甚至数十亿的用户、数千名工程师、数十亿美元的利润等。但从长久的经验来看,每个时代的赢家大都是新人。所以,元宇宙时代的赢家也许还未出现。
就像我们看到,微信、Snapchat 等的移动消息服务与 Skype、AIM、ICQ 等 PC 时代的消息服务截然不同,移动消息服务改写了商业模式、界面、技术,甚至「沟通是什么」。
《IT 时报》:哪些核心技术,是元宇宙构建的重要元素?马修·鲍尔:计算机和数据中心,模拟软件和虚拟平台,AR/VR/ 混合现实设备和全息影像,此外,网络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需要比以往更快、更可靠、延迟更短的网络,简而言之,更快的网络,更少的 GPU 需求。虚拟现实是几十种不同技术的捆绑,每一种技术都相互依赖。
《IT 时报》:目前实现核心技术突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马修·鲍尔:我们拥有的技术与想实现的技术之间最大的差距是计算能力。我们需要将计算效率提高 500 倍至 1000 倍,需要重新思考计算架构,很多人认为这将仰赖于量子计算的发明。
目前核心技术突破最大的困难是网络基础设施,我们需要与光速作斗争。同时,互联互通也是一大困境,推动标准的建立,难的不是采用何种技术,而是解决人的问题。为了使元宇宙存在,竞对公司必须同意交换信息,并接受非独家的技术,而这些技术可能是由竞争对手所提供。
《IT 时报》:数字人、Web3.0、区块链等是否会成为元宇宙的前奏?游戏行业是否会最先出现颠覆者?马修·鲍尔:元宇宙其实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第一个前奏是 20 世纪中叶,大型机的出现使得人类能够在数字空间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拓展到全球同步模拟,从文本到音频,从 2D 到 3D 以及 AR 渲染,数字人、Web3.0 就在这条路上。
游戏公司很大程度上是元宇宙的先驱,微软正对动视暴雪进行史上最大规模收购,而动视暴雪则是为元宇宙提供构建模块。游戏公司在实时 3D 模拟、对抗互联网的局限性和构建我们真正想要生活的虚拟世界方面,拥有最丰富的经验。
《IT 时报》: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方式会改变吗?马修·鲍尔:远距离的互动方式将会改变。从电话到即时消息、视频通话,以后将转变为全息影像、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混合,3D 社交网络将流行,我们都将会进入《Roblox》或《英雄联盟》的世界。
一些人认为这种转变并不健康,的确,最好的社交通常是面对面。我不相信科技会取代拥抱,减少你与好朋友在酒吧喝酒的机会,或者你宁愿在虚拟现实里看体育比赛而不愿意到达体育场。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负担得起远距离社交,也不是所有我们爱的人都能住在附近。至少与视频通话相比,全息技术增加了眼神交流、面部运动。
今天,人类最流行的休闲方式是看电视,55 亿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平均超过 2.5 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独自一人,久坐不动。如果将看电视过渡到虚拟社交,岂不是可以减少很多孤独感。
《IT 时报》:人类应该做好哪些准备,才能把握住元宇宙的机会?马修·鲍尔:元宇宙价值数万亿美元,它将触及地球上每一个人,影响文化、社会、政治和生存。我希望元宇宙有数十亿个创作者,抓住机会最好的方法是先了解它:元宇宙到底是什么?需要什么技术?将如何运作?如何发展?有何风险?这也是我写《元宇宙改变一切》的初心。
我希望元宇宙的终极未来不是实现「数字永生」。我认为元宇宙的终极目标是创造一个更健康、更繁荣的互联网,为世界各地的人带来更多的机会。
BitMere.com is Information release platform,just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The opinions expressed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The opinions expressed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Write the first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