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交易 交换价值 记账方法 比特币
一、交换价值的三维描述
社会合作是人与人之间,商品(产品或劳务)所属权和使用权的转移。转移分为无偿和有偿两种,无偿转移具有强制性,无法引入竞争机制,个体差异问题得不到解决。人们更愿意接受自己的劳动被社会认可的有偿转移,通过竞争实现资源最优分配。
1、商品价值
有偿转移既为交易,其载体是商品,基础是公平公正。为了保证交易基础的持续性,人们通过描述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度量劳动的质比和量比关系来实现量化交易,即对等劳动成本交易。
商品价值通过单位劳动成本(UC)与数量(Q)两个维度进行描述。假设A商品与B商品单位劳动成本不同,则可以通过数量调整来维持商品总价值相等。
AUC×AQ=BUC×BQ
2、交换价值
商品价值相等并不意味着交易达成,原因在于商品功能存在差异,且功能高低完全取决于特定的环境或人,比如吃和穿功能差异。所以我们引入功能(F)这一维度,便于分析讨论。
F的量化需要考虑包含自然条件、思维差异等一系列因素,难度大且不必要。实际交换时,依赖于具体双方对于功能比值的估算,匹配的过程即所谓市场竞争。
AF×AUC×AQ=BF×BUC×BQ
AF与BF很难单独计量分析,修改为:
FP=BF/AF
AUC×AQ=FP×BUC×BQ
二、商品供给方的记账需求
交易是由商品的供给方与需求方组成。在交换价值不相等的交换中,仍然是为了保证交易基础的持续性,价值差额必然由需求方对供给方作出未来给付的承诺。
事实上,在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今天,以物易物早已消失,每一次交易的交换价值都不相同,都需要记录承诺,所以记账是商品供给方的需求,而且是刚性需求。
为描述市场中全部有记账需求的商品价值D,设FP为记账功能与商品功能的比值;UC为实现记账功能所需的单位劳动成本;Q为记账载体数量;三变量相互影响,通过竞争实现供需双方预期FP每种情况都能匹配:
D=FP×UC×Q
三、商品需求方的记账方法
记账功能的需求与供给,与其他商品相同的,通过市场竞争来完成最为合理。原因在于社会对于FP的预期总是处于变化之中,任何试图控制FP的记账方法都很难成功,但商品需求方可以通过建立UC与Q不同正反比例关系的记账方法,适应FP预期的变化。
1、记账载体的内部流动
实现记账功能需要有能够承载时间的载体,如果该记账载体承载的时间足够长,则D增量一方面由新增Q量来描述;另一方面因增量重新确定UC大小,引起记账载体的内部流动。
Q=NEWQ(新增Q)±MOVEQ(参与或退出流通Q)
预期FP升高时,上式取负号,部分NEWQ退出流通。
预期FP降低时,上式取正号,部分存量重新参与流通。
2、记账总成本变动,Q增UC不变
预期FP变化较小时,内部流动率下降,D增量由Q增量描述,供需双方均倾向于使用UC稳定的记账方法。
UC稳定的同时也受限较多,例如贵金属记账。受限于自然条件,当商品增速高于Q增速时,预期FP逐渐升高,交易意愿减少,商品化程度下降,同时内部流动也随之下降,预期FP继续上升,恶性循环,直至记账载体流动停止。
3、记账总成本固定,Q增UC下降
预期FP提高时,记账功能高于其他功能,记账载体的生产意愿提高,如果继续使用Q增UC不变的记账方法,即使有足够量的记账载体等待发掘,也会因为UC不变造成Q增有限,影响市场商品化程度。此时,需求方不愿意继续承担随量增加的记账成本,于是通过由中心记账,分散风险的方式,投入固定总成本保证记账载体内部流动即可,UC随Q增加不断下降。
理论上,中心记账有效的降低了记账成本,且每次Q的增量都能促进载体存量重新参与流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实际上,中心记账绝不可能做到完全市场化,汇率的不可能三角就是证明,内部资源是否得到最优化配置,也取决于各种非市场竞争的博弈。所以,在商品极大丰富的今天,中心记账充分体现了优势,但缺点也随Q增逐步加大。
4、记账总成本变动,Q增UC上升
中心记账方法中UC随Q增逐步下降,如果资源得到最优配置,FP预期降速较低甚至提高,载体内部流动较大,则记账系统维持稳定继续运行,但如果Q增速较大,FP预期下降迅速,内部流动减弱,记账系统失去记账功能。此时,供给方如果继续提供商品,就会寻找能够自发限制载体数量的记账方法,而单位成本是限制数量增加的最好办法,所以,Q增UC上升的记账方法是中心出现信任危机时使用的记账方法。
UC不断上升是非常危险的记账方法,Q增量逐步减缓,预期FP迅速提高,价值尺度被破坏,需求方的付出会要求供给方承担更大的风险。例如土地(或基于土地的房产)、名人字画(同等大师出现几率较低),风险的增加让供给方望而却步,Q增UC上升记账方法的共识程度随交易次数增加而逐步下降。
四、竞争记账
交易达成是供需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需方在供方提供的商品中挑选性价比较高者,供方内部形成技术、成本等竞争;供方在需方提供的记账方法中挑选适合自身要求的,需方内部形成竞争记账。
1、中心记账
竞争记账的复杂性在于,不存在单一可满足供需双方的记账方法,必须通过方法之间的竞争来实现记账功能。理论上,供方更倾向于Q增UC上升,以实现保值增值,但随着UC不断上升,共识度也会不断下降,无法为更多的供方持续提供记账功能。而Q增UC下降,通过多种多样的信用创造,最大化刺激商品流动,但也带来极大的系统风险。
中心记账大都基于Q增UC下降,虽然也有减少Q以提高UC的行为,但如果改善资源分配不够好,则系统风险与Q仍然会不断增加。所以,必然存在一个补充记账方法,用来降低中心错误带来的系统风险。
我们用CUC表示中心记账的单位记账成本,SUC表示补充记账的单位记账成本:
D=FP×(CUC×CQ+SUC×SQ)
2、补充记账方法
贵金属、房产、稀有商品都可以作为中心记账的补充记账方法,优缺点各不相同,但共同的缺憾是有各种限制,无法与中心记账形成竞争关系,比如黄金受限于自然储量。那是否存在一个可以与中心记账相互竞争,相互弥补的记账方法呢?
首先应当致敬中本聪及比特币系统的追随者,带来可编程的记账方法,使得解决上述问题成为可能。比特币的去中心化既是解决中心记账的关键,通过引入竞争机制解决双重支付与防止篡改,同时竞争也带来了记账成本,有必要从UC变化角度讨论系统的可行性。
3、比特币UC变化及其影响
比特币初始SQ有增量,为保证FP持续上升,系统采取不断减半的出币策略,用稀缺性吸引供方参与。同时,大比例递减出币也造成SUC变化幅度较大,共识度即算力较小时出币多,而共识度提升反而出币减半,价值度量没有基础。
出币结束后,2100万枚数字货币开始新规则,SUC等于当期算力成本除以作为手续费的币量。因为没有SQ增辅助重新定义SUC,则如果内部流动膨胀,预期FP降低,算力下降,UC随之下降,内部流动进一步膨胀,直至共识降为零;再如果内部流动紧缩,预期FP提高,算力上升,UC随之上升,内部流动进一步紧缩,也直至共识降为零。
五、关于补充记账方法的各项要素必要性的讨论
1、SQ增量的必要性
设SQ恒定,即使SUC不断提高,所能够描述的价值量是有限的,因为内部流动会加速SUC更快提高,需求方要求供给方承担更大的风险,从而引起共识度下降。所以,SQ必须有增量参与SUC的重新定义,作为调整SUC的工具。
2、稳定SUC的必要性
SQ增SUC基本不变是最理想的补充记账方法,因为SUC无论增减,都会引起FP及内部流动变化,降低共识度。有关比特币实现基本稳定SUC的方法讨论如下:
算力竞争维系了系统的持续性,难度调整也可以理解为记账成本调整。假设第一区块设定难度前100位为零,完成时系统奖励需求方比特币1枚,如果下一区块难度调整为101位时,奖励2枚,即按2的n次幂调整出币量。
3、内部流动调整的必要性
随机性是保证公平的一种方法,其合理性已经得到验证,但同时也伤害了稳定SUC的形成。如果加上考虑技术进步造成的算力成本下降等因素,势必造成SUC的变化,引起内部流动。我们通过调整内部流动来实现成本再平衡,即当前区块交易量较上一区块减少百分之十,则在2的n次幂出币量中增加百分之十,反之则按百分比减少出币量。
4、手续费存在的必要性
若SQ增量的必要性成立,当交易量较小甚至为零时,系统仍然可以进行信用创造,如果没有手续费限制,共识度会持续下降。需求方中挖矿人的奖励应该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上述系统自动出币奖励;二是其他需求方给予的交易手续费。
综上所述,补充记账方法的SUC是由四个要素重新定义:一是当期需求方所耗费记账总成本;二是难度调整位数;三是交易量差异百分比;四是交易手续费中的SQ。补充记账方法SUC基本稳定,有调整内部流动的能力,虽然在效率、资源分配等方面较中心记账不足,但可以吸收中心记账失信后造成的系统风险,所以有必要讨论其可行性及各项组成要素。
BitMere.com is Information release platform,just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The opinions expressed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The opinions expressed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Write the first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