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游客

更多精彩,请登录!

比特池塘 Just discuss 正文
自 10 月以来,CEX 的上币成为了一门新的学问。无论是 ACT、PNUT 还是 MOODNEG,都有无数人因为这些新币上所而暴富。每一批埋伏这些潜力上所币种的玩家都会在 CEX 发布公告时屏住呼吸,期待自己就是那个幸运之子。

 然而,除了提前埋伏,还有一批类似小 Z 一样的玩家专注于研究 CEX 的公告,形成了一套「公告交易」的策略。小 Z 凭借着自己对于 CEX 的了解,不仅成功埋伏了一些潜力上所的标的(比如 CAT MOODNEG),也从 CEX 公告发布后获取了可观的利润(比如 PEPE、ACT、OL)。

于是我们专门和小 Z 聊了聊鲜为人知的公告交易。

 Q1: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小 Z:我是在上一轮牛市也就 2021 年入场的,也算是经历过一轮牛熊的老玩家。在 2022 年我在知乎上看到方程式创始人的文章,受到 Vida 在知乎上文章的启发,我开始研究 CEX 的公告。其实公告有不少机会,但是往往大家会忽略掉。

比如在上一轮牛市中 binance 和 coinbase 的上币效应就很好,很多人通过提前埋伏获利不少,但也有人在公告发出后第一时间去追车,也能够拿到结果。 而且 2021 年那轮牛市的时候,不是像这轮牛市有很多 VC 币。

比如在某些 CEX 上一开盘会有几亿几十亿的市值,上线之后只会割韭菜。当时很多币开盘也就几百万市值或者几千万的市值,那么这些「公告交易」者通过提前埋伏可以有非常可观的利润。

一些聪明钱会挖掘一些公告的测试漏洞,提前发现漏洞并埋伏进去。

同时在这一轮就是 Upbit 和 binance 的上币效应也很好,但是感觉中文社区关注的人不是特别多。

我觉得这个赛道还是比较蓝海的,于是后来开始研究这方面的内容。

但是这一轮的玩法和上一轮有很大的不同,这一轮 coinbase 的上币效应没有那么强,并且很少有小市值的项目上线交易所。

 Q2:能否举一些测试漏洞的例子?以及聪明钱是如何发现这些漏洞的?

小 Z:我举几个比较简单的漏洞。第一个漏洞就是工程师的疏忽。

我们以某 CEX 为例子,CEX 不仅有主网页,还有不同的公告网页。

比如说它要发一些 listing 的公告,就会在公告网页发布。于是在不同的网站上会有很多个接口,有时候开发人员或者说测试工程师会出现疏忽的情况,

可能是预计晚上 10 点才发布的新闻公告,结果这个网页在 9 点 50 的后端里就提前泄露了,然后 10 分钟之后才有正式的公告发出来,这是比较常见的漏洞。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测试工程师的漏洞。比如某 CEX 的测试工程师会喜欢用同一个钱包反复的测试某个链的币,比如说 CEX 要测一个 Solana 链的 B 代币,然后上次工程师也测试了 A 代币。所以这个钱包可能是测试工程师一直在用的。

那么会有一些链上的高手通过捕捉这些测试钱包获取潜在的 listing 信息。

 Q3:怎么看待这一轮 Coinbase 的上币效应?为什么和上一轮比会差很多?小 Z:Coinbase 这一轮的表现确实没有那么亮眼,造福效应没有当年那么强。我觉得主要是因为监管的原因。

但是还有一些币上币效应也不错。比如在 RWA 板块的 ONDO,最初是在 Coinbase 上线然后涨了十几倍。

还有一个是 AERO,Aerodrome Finance 是 base 上的 DEX,在今年年初上线 Coinbase 的时候价格仅有 0.09,在上线之后开始一直拉盘,最高的时候有 2.3 美元,

从底部大概有 20 倍的涨幅。当然这也要归功于他们上线后市值比较低,像 AERO 刚开始只有 1000 万美元的市值,所以也比较容易拉盘。
   

 除了上面低市值的其实也有一些大市值的机会,比如上线的一些 meme 币。例如前段时间的 PEPE,在上线 Coinbase 后大涨 50%。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其他因素在,像 upbit 和 robinhood。但是 WIF、FLOKI 这些市值比较高的 meme 币上线 Coinbase 后也出现了 30% 以上的涨幅。

总体来说,虽然机会还是有的,但是这一轮 Coinbase 可能因为监管的原因,上币情况还是比较一般。

但是 Coinbase 这一轮牛市让很多创新都从 base 上掀起浪潮,如果说以太坊还有救的话,唯一的救星就在 base 生态上。
以太坊生态现在所有比较有意思的创新,比如说像 AI pump.fun 这些新概念全都在 base 上开花结果了,其他 L2 链上基本是死链。

 Q4:您现在对于公告研究最多的是哪些方面?

小 Z:在上轮牛市期间,我还处于一个小白韭菜阶段,就瞎到处研究,一会研究杠杆,一会研究合约,一会研究链游土狗。

实际上我也是从这一轮 23 年到 24 年才开始研究公告方面的信息。我的朋友做了一个类似方程式新闻的公告监控程序,可以监控到更多 CEX 的公告信息。

除了几家头部的 CEX,还有一些二线的 CEX 也在关注。 在每一个 CEX 发出公告后,我都会去研究看看有没有什么机会。研究这个公告的内容和新闻效应,然后不断地做复盘。

后来也慢慢了解到了新闻交易,或者说现在比较流行叫消息面交易这种交易模式。比如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方程式新闻,通过这种「新闻交易」从 ACT 获利了百万美金。

当然方程式的交易方式需要一些科技,不是适合每个人去应用这种策略。所以我开始仔细的研究一些手动交易的机会,对我们没有什么科技的玩家比较友好。

   

 比如说之前的 a16z 的 eliza 有大小写之争。其实和 neiro 的逻辑是一样的,但是后者上线了头部的 CEX,能不能复刻呢?我觉得不一定。eliza 也是有「社区」和「阴谋集团」的争议,两边打的你死我活。当时是大写的 ELIZA 比小写的要拉的猛很多,很多人依靠之前 neiro 的逻辑都在冲小写的,导致很多人被套。在当时争论刚开始的时间点我也没有上车,一直在观察。这个事件一锤定音的是我在 HTX 的公告上看到 HTX 要上线小写,所以此时我才开始上车。

因为这说明 CEX 是支持小写代币的。结果也确实是小写最后反超了大写。 其实不只是头部的几家 CEX,各个 CEX 的公告都藏着财富密码,但是需要结合具体的热点、大环境、代币基本面等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Q5:可以向我们再多介绍几个「公告交易」的例子吗?小 Z:当然可以。

比如 OKX 上最近的公告也有很多机会。例如 OL 这个代币,我是在 0.025 的价格买到的,然后在 0.1 的时候卖出,其实很少有人关注到这样的机会。11 月 18 日,OKX 宣布将上线 Openloot 原生代币 OL 的现货交易。开放充币时间为当日下午 2 点,集合竞价时间为 11 月 19 日下午的 8 点到 9 点,开盘时间则为下午 9 点。多数人看到这里就结束了,甚至可能根本不会点开公告。

我们来看下 Openloot 的基本面。Openloot 是游戏 bigtime 的 NFT 交易平台,用户在购买或租赁、购买时间水晶等高级货币或从主要销售中购买 NFT 时,可使用 OL 作为付款方式。OL 的初始流通仅有两亿枚,然而总量是 50 亿,初始流通率极低。

bigtime 这个游戏代币最开始上所的时候就是以非常低的开盘价格上所的。但是 bigtime 最开始限制地区的,不让中国人交易,只有通过 API 下单,或者是充值 bigtime 到所里边你才能交易,所以很多人不知道。然后它是 0.002 开盘的,一天之后就涨了几十倍。

 所以通过研究后,我认为 OL 有之前 bigtime 低开盘的基因,同时,在 11 月 19 日集合竞价阶段,OL 的集合竞价价格在 0.02 左右(最终以 0.025 左右的价格开盘)。按照 0.02 估计,OL 的流通市值仅为 400 万美金。退一步讲,如果你没有在集合竞价中买到筹码低廉的 OL,但是在开盘后 OL 也在 1000 万市值左右维持了很长时间,

盈亏比依然拉满。 还有一个例子是最近的 Morpho。MORPHO 的市值虽然没有 OL 那么「便宜」,但是机会依旧存在。首先依然是调研项目的基本面。

MORPHO 是一个在 21 年的老 Defi 项目,和上文的 OL 一样一共有 10 亿代币的总供给,但是仅有 1 亿代币的流通,总市值大约在 1 亿美金左右。1 亿美金的市值不高不低,在多数人眼里不具备盈亏比。但是在 11 月 21 日下午 5:05-6:05,MORPHO 开始了集合竞价。

集合竞价的开盘价格一度高达 4 美金,然而在链上 MORPHO 最开始仅在 1 美金浮动。在看到集合竞价的价格后我们有 1 小时左右的时间去链上提币并充进交易所。即使提币速度较慢,在上币后也有 2 个小时的时间才完全磨平价差。

   

 所以核心还是去研究 CEX 公告,去研究所有 CEX 的公告,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容易被人发现的机会。

 Q6:在看到每一个交易所公告后,您会运用怎么的策略去应对?小 Z:你得看不同类型的交易所公告,有些是给你反映时间的,比如说我们上面有谈到的 OL 上新公告,它提前两天发出来的,你用这两天时间可以充分地去调研这个币的基本面和信息。

比如说开盘流通就是打金玩家,或者说早期进场玩家的成本是多少?再比如说就是这个币开盘流通多少锁仓多少?实际流通售卖有多少?每个不同交易所有多少?这种类型的公告是给你充分的时间可以去研究的。 还有一种公告是不给你时间研究,你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进行埋伏。

比如说 BN 上线的 ACT 这个币,当你看到这个公告的时候就立马去看他的基本面,比如市值、在哪里有流动等。然后根据你自己的策略赶紧买入。通常现货的造福效应是远远大于期货的。当你看到 ACT 市值只有几千万的时候就马上去买,因为盈亏比非常的合适。

已经上所的标的几千万可以说性价比很高了。同时要多去复盘总结,比如为什么上这些币,以及这些币的基本面怎么样?下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我该采取什么策略。

但是这种突发性的公告就需要拼手速了。像方程式新闻通过这样的方式赚到了很多,这次 ACT 事件后相信大家也开始逐步了解他们的交易方式。甚至有的人会专门跟单他们的地址。

   

 除了 ACT 这种现货公告,还有合约公告。通常我们都认为现货的上币效应是远远大于合约的上币效应的。比如 MOODENG,在上所之前它只有 6000 万的市值,阴跌洗盘了很久。这种币虽然只有合约,但是他的市值足够低,而且河马当时的基本面非常好,就算是上了合约也有很强的上币效应。MOODNE 按当时的市值买最多可能就是亏 50%,但他一旦上币安现货估计能有 3-5 倍的涨幅,盈亏比相当可观。

这种玩法是可以玩的,但如果假设某个币的市值已经五六亿了,那么无论是提前埋伏还是什么都不是很合适。 Q7: 怎么看其他生态的项目?比如最近特别火的 Desci 概念。小 Z:Desci 这个叙事其实在 22 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了,但是当时是在熊市期间。

那个时候市场没有什么流动性 所以这个概念没有炒起来。2022 年到 23 年熊市的时候,Coinbase 的创始人他自己投了一个项目叫 RSC,然后他经常在社媒上没事就会奶一下自己的这个项目。很久了都没有什么声浪,但是在去年 12 月的时候突然爆发了一波。 随后又沉寂了好久,直到今年 BN 宣布投资 Bio,包括在曼谷 CZ 和 V 神的一些关于 Desci 的一些动作,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因为这些契机今年 Desci 的概念才重新火了起来。Desci 绝对属于比较厉害的一个叙事,只不过这个叙事是「顶流」推出来的而不是从群众里自然发酵的叙事。这样强推的概念就不太好说了。

   

 比如说 Coinbase 带头的一些概念,Depin。Depin 现在整个赛道都很冷清,基本上你会看到大家在聊「meme」"AI",很少看到有人在聊 Depin 了。

当时 Coinbase 上线了很多 Depin 的代币,比如 MOBILE HONEY,后来 BN 也在「跟风」上线了 IO。但是这种强推的概念市场不一定买单,结果大家已经看到了。包括 Desci 也是这样的类型,所以我觉得 Desci 大家需要做好研究,伺机而动、灵活应对。
BitMere.com 比特池塘系信息发布平台,比特池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比特池塘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蜡笔小舅 初中生
  • 粉丝

    0

  • 关注

    0

  • 主题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