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太坊可扩展性路线图:探索新的执行模型,使以太坊更快、更便宜,同时不牺牲安全性。
- 隐私增强:开发隐身地址和私人交易等原生功能,默认保护用户。
- 共识和执行重新设计:重新思考节点如何验证和处理交易,为超可扩展、去中心化的以太坊做好准备。
- 合并:用 PoS 取代工作量证明 (PoW),为长期可持续性和基于验证器的安全性奠定基础。
- Surge:专注于通过汇总、数据可用性(如以太坊改进提案 (EIP) 4844)和PeerDAS(对等数据可用性采样)等技术来扩展网络,目标是每秒 100,000 笔交易。
- 灾难:旨在消除矿工/最大可提取价值 (MEV) 并实现权益去中心化,探索诸如纳入列表和神圣的提议者-建造者分离 (ePBS) 等工具。
- The Verge:引入 Verkle Trees 和基于 SNARK 的轻客户端,使以太坊状态访问更加高效,并实现无状态区块验证。
- 清除:通过修剪历史数据(通过 EIP-4444)简化协议,消除技术债务并降低节点硬件要求。
- 挥霍:涵盖了其他一切,从以太坊对象格式(EOF)到深度加密实验,通过长期改进来完善以太坊的架构。

- EIP-2537: BLS12-381 预编译——对于零知识汇总和加密证明至关重要。
- EIP-7002:可触发退出——允许验证者通过执行层触发器退出。
- EIP-7702:账户抽象——让外部拥有的账户(EOA)的行为更像智能合约。
- EIP-7840: Blob 调度——为提高数据吞吐量和汇总扩展做准备。
- EIP-6110、EIP-7685、EIP-7549 等:进一步执行和改进共识。

- Fusaka(Osaka-Fulu):推出PeerDAS,这是一项突破性技术,将使以太坊能够处理海量数据,而不会导致区块链臃肿。通过采样小块数据而非下载完整区块,Fusaka 将实现更轻量的节点和更高的交易吞吐量。
- Glamsterdam(阿姆斯特丹 – G-Star): Glamsterdam 以太坊更新仍处于早期设计阶段,重点关注 Gas 优化和协议级效率提升。其核心目标是提高以太坊的运行速度和成本,尤其适用于 Layer-2 Rollups 和零知识 (ZK) 技术等复杂应用。

- 后EVM架构:考虑采用RISC-V等模块化虚拟机来替代或演进以太坊虚拟机(EVM),提高性能和灵活性。
- 去中心化扩展:通过以汇总为中心的扩展和轻客户端验证的进步,深化以太坊第 2 层的未来。
- 2025 年加密货币未来计划:在监管压力和技术复杂性不断增加的环境中探索创新与去中心化之间的平衡。
- 全球可用性:更低的费用和更快的确认时间对于以太坊服务 DeFi、NFT、游戏和新兴行业的数百万用户至关重要。
- 第 2 层协同作用:更具可扩展性的第 1 层使第 2 层汇总更便宜、更快、更安全,从而推动以太坊生态系统的发展。
- 长期弹性:升级执行层、共识和隐私保护现在可确保以太坊在未来仍然能够抵抗集中化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