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Guest

More contents, please log on!

Bitmere.com 区块链前沿 Content
单一加密货币会主导非主权价值贮存,因为不清楚两个或多个这样存在会有什么增加的效用。黄金是一个主导性的,不是法定货币或与法定货币挂钩,具有价值贮存属性的财产。当然还有白银,但是白银的价值仅仅相当于黄金的一小部分,而且大约20%的年白银需求(2016年大约33亿美金)是用于货币需求[23],从金融市场角度来说很小。为什么我们需要多种加密货币作为非主权价值贮存呢?这会带来什么效益?

    这将我们带来一个问题:如何量化居于主导地位的价值贮存加密资产的未来价值?以及相对当前估值的上涨空间。如果一个加密资产成为主导性的非法币价值贮存,对其网络价值估值的逻辑起点就是与当前充当此角色的资产相对比,比如具有7800亿美金总值[24]的黄金。价值贮存币总市值达到黄金的几分之一或者几倍是是主观的。你可能会觉得一个加密资产完全取代黄金,一项存在了数千年的资产,是很难或需要很久的,所以你会觉得采用几分之一作为指标比较令人信服。或许你会觉得,现代科技使得加密货币比黄金具有更好的可分割性和便携性,所以不持有黄金的人也将持有加密货币(任何有智能手机、记忆棒或者纸钱包的人都能存储任意数量的加密货币,但是拥有和携带黄金就难多了)。因而加密资产,未来可能扮演黄金力所不及的角色。

    为了让这个问题增加一些客观性,我们详细地看一下今天的黄金。在如今182,200公吨的黄金存货之中,38%是以金砖的形式存在,其中一小部分是由公共单位(例如国库)持有,其余由私人持有。其余黄金是以加工产品的形式存在的,其中80%被嵌入珠宝之中,20%用于工业。[25]

    有了上述基础模块,你可以自行构建对价值贮存比的估值假设。根据我们已经阐述的这些你可以自己设想成功的情形是怎样的。下面我来设想一种情景。

    虽然有些珠宝可能会被用作投资用途,而且一些收藏型金币会被持有者认为是一种“投资”,我将此类铸造品剔除在外,因为加密资产并不是此类功能的替代品。我会将目光置于金砖形式的黄金储备。因为加密资产相对黄金拥有更好的特质并且对于某些支付情况有额外效益,我们假设一个成功的作为价值贮存的加密资产大约是1-3倍的金砖形式的黄金价值。因为各国库可能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来接受加密资产,我在此假设,大概是10年能够接受0.25-1倍金砖黄金的体量。通过将38%为金砖形式的黄金拆分为属于私人的20%和属于公众的18%,并且基于我们之前的假设,我们可以估算这个主流价值贮存的加密资产价值可能在25%-78%的目前黄金总值[26],即大概1.9万亿到6.1万亿美元之间。

    取代金砖可能仅仅是冰山一角。黄金仅相当于略低于11%的12.7万亿的国际美元储备,其中法币占据86%,IMF的(SDRs)以及IMF的其他相关资产占据另外3%[27]。法币部分由63%的美元,20%的欧元以及其他各类法币组成(其中相对占比较大的有英镑,日元,瑞士法郎)

    我们需要将法币的国内支付和外汇储备功能分开。如上所述,有充分的理由去质疑加密资产会在多大程度上介入主权货币利率稳定的国家的支付情景,也就是那些低成本并且高效的中心化支付系统,还要看考虑到国家不愿放弃控制国内货币政策和主权数字货币。但是想一想,国家持有大量的他国货币作为自身储备是一件多么令人不舒服的事情。他们会很乐意见到一个美元或者欧元的替代品,甚至他们曾经讨论过替代方案(但是并没有走太远,因为创造这样一种货币需要彼此之间的信任)。想一想对于中国以及其他生产大宗商品的国家来说,价格以美元计量的情形吧。况且,任何基于美元的交易都要通过美国所控制的SWIFT,且任何不经由SWIFT的交易都不被承认(参照伊朗)。这对于许多主权国家来说都是一个不靠谱的情形,尤其是在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日渐削弱的情况下。一个非主权,非法币,无需信任,抵抗审查的加密资产可能是相对其他外汇储备更好的选择。IMF的SDRs是一种人为的价值贮存资产,可以很容易地被加密资产替代。

    经过对加密资产替代金砖储备的分析,可以算出价值贮存加密货币一个大致估值,我们认为它大概会替代0.25-0.75倍的非黄金国际储备。我对于下限的假设可能会相对主观,但对于上限的假设反映了国家希望分散其货币准备形式的意愿,就如同他们现在开始更多地持有美元之外的货币一样。这些假设可能会让我们假设的加密资产贮存价值增加2.8-8.5万亿美元。将这些数字上对金砖储备的替代价值,得到大致在4.7-14.6万亿的加密货币估值区间[28]。

    关于这个问题我就阐述到这里,然而我还没有提到另外两个利好因素:第一,到了如此程度上,这样一种加密资产取代美元成为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和商品标准计价是符合情理的。业务集中于国际贸易和大宗商品贸易的公司会大量配置此资产,为其有限的供应又创造了更多需求,而这种紧张的情况会被加密资产结算的部分准备银行和债务市场缓解,因为它们能增加货币乘数。第二,如此一种加密资产会非常可能地用作支付用途比如跨国支付以及无稳定主权货币情况下的国内支付(这种情况正在发生)。第二种情况已经出现。当我们将加密资产代表部分金砖储备的时候,已经隐含地将其作为现金的替代物了[29]。像之前所说的,在分部加总的价值计算方式中,支付功能所贡献的只是不起眼的一小部分,因而在此将其忽略可能不会对目标估值又很大影响。

    下一个问题是,哪一种加密资产最可能是未来主流的价值贮存加密资产呢?在我们所掌握的数据看来,最可能的应该是比特币(BTC)。它拥有更多用户;拥有去中心化的管理机制(略微失衡);具有最多的哈希算力;是非常稳定和具有活力的;并且存在时间最长;最后,它从来没有被黑客成功攻击过。其他加密资产可能具备适应其他用途某些特性,但贮存价值是很简单的功能(很可能是在所有用途里最简单的),且比特币一直完美地不断增加自身的贮存价值。比特币的批评者指出,比特币的政治冲突导致代码迭代困难,但从价值贮存的角度来说,这与其被当做一个缺陷,还不如说是一个特点。在我来看,这更是说明了其作为价值贮存的前景,而这些是比特币的竞争者所不具备的。如果比特币成为了主流价值贮存的加密资产,从我的估计来说,它的价值大概在4.7-14.6万亿美金之间,稀释后[30]的每个比特币到期价格大概在26-80万美金一枚。

    我们应该在此稍作休整,思考一下需要多久加密资产才能成长为主流价值贮存方式。从一方面来说,黄金存在了一千年,所以思维范式转换也许需要比10年更多时间,而且不会很彻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骑马也骑了一千年,但系统性地转移到更为先进的机动车上却只用了很短的时间。这种转移机制需要牢固的基础设施,同时需要一点心念的转变。另外,一旦达成共识,金融市场倾向于马上进行折现,所以比特币单价能预测其被接纳的水平(对此话题的更多探讨,请参见附录:对比特币价格上涨步调的思考)。

    考虑到风险,可能增值20-60倍的投资[31],只要有2%-5%的成功率,就是一项预期收益为正的价值投资。我们每个人对上述情况出现的概率可能有不同的估计。就个人而言,考虑到比特币目前的开发和普及程度,我很确信其成功的概率超过(可能远超)2%-5%。虽然未来存在技术、政治、监管和心理等多方面的风险,但是价值贮存是加密资产最简单也是最接近现实的用途。我可以说比特币是一项负面:正面比率为-1x:60x,且预期收益为正的投资,这么好的投资标的实在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虽然本文的重点不是分析未来风险,但有趣的是,在加密资产的各种用途中,价值贮存是技术风险最低的一个。比特币未来将不断演进(最好能提高可扩展性和可互换性),演进将有助于提升价值,但其实比特币不是非要进步(或者至少不必有本质性提升),它的现有优点已经足以取代黄金和外汇储备了。比特币现有的软件和网络成为黄金和外汇储备的升级版已万事俱备,只差机构投资者的认可和采纳的东风了。与此相反,雄心勃勃的EVM类去中心化功能型协议需要若干技术突破和对基础设施的巨大投入才能成功。可以预计这些突破迟早会实现,我们也都希望他们能够实现,因为这些工作具有改变世界的潜力,但是显然道路布满荆棘。

    经常有人提出比特币正在显现的具有统治地位的加密价值贮存特征可能被现有或未来出现的其他加密资产所篡夺。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但是作为贝叶斯定律(译者注:条件概率定律)的信奉者,我们根据能够了解的信息推导结论的条件概率,并在新信息出现时更新推导。基于目前我们了解的信息,比特币最有可能成为主流价值贮存币,而且其成功的概率足够高(大于5%),基于此推论进行的投资是理性的。当现有或者未来出现的竞争加密价值贮存统治地位的竞争者有新的动向,我们能够也应该重新评估。目前,比特币的价格涨幅巨大,其成功的概率也随之提高。所以,目前对比特币的下注仍然是理性选择。

    比特币经常出现分叉,分叉是否影响比特币稀缺性的问题也经常被提起。因为BTC和分叉币分享同类哈希算力,分叉币需要有些特点或者在某个特定领域比BTC有功能优势,否则它们只能消亡。只要BTC始终保持非主权价值贮存品的地位,分叉币就只能在其他低价值方向发展差异化功能。分叉币有可能在非价值贮存的方向上找到可续增值空间。市场还有可能在一段时期内给予某分叉币部分价值贮存品的估值,这种情况要么是出于非理性(比如社区理念分裂并持续一段时间),要么是作为BTC主网的备份。最终博弈均衡的结局最有可能只保留单一的主流价值贮存币,目前看来最有希望的是BTC。对于BTC的持币人,最简单的投资策略是持有免费获得的看上去有应用前景的分叉币。对于新入场的投资者,没必要买入分叉币,因为它们的成功概率和潜在价值都不高。

    ##BTC对BCH

    8月份BCH从BTC分叉出来,随后社区意识形态分裂,紧接着11月2x分叉(译者注:指纽约共识)被放弃,现在是讨论这些事件的好时点。看来BTC首要专注于成为抗审查的价值贮存品,并主要通过二层网络立足长远改进其扩展性;BCH专注于通过链上扩容获得即时支付竞争力。在本文写作之时,BCH支付比BTC便宜,BCH支付的接受度也在增长,而且业内对BTC二层网络扩容努力的实际和进展也有些质疑。另一方面,BCH的价值贮存属性以及开发团队看上去都偏弱。对于BTC而言BCH本来只是个山寨币,但它有几点特殊性:(一)BCH和BTC名称相似,新用户容易混淆,而且bitcoin.com域名拥有者是BCH的支持者,他声称BCH才是“真正的比特币”;(二)BTC和BCH共享并竞争相同的哈希算力;(三)BCH的支持者持有大量BTC,他们运营着大型交易所和钱包厂商,并且控制着大量(也许超过50%)的算力。第二点引发了一些忧虑,因为BTC的挖矿难度调整是两周一次,而BCH是每天调整,BCH币价暴涨可能引发大量算力转向挖BCH,导致BTC出块极慢直至下一次难度调整[32]。第三点意味着BCH的主要支持者有多种可行方式攻击BTC。

    这篇博客和这篇博客探讨了BCH短期内相对于BTC升值的场景。简而言之,如果价格波动是短期的,那么价格波动造成的影响也是一样,BTC是价值贮存品(只需要大额非即时交易),而BCH是支付手段(一般是小额即时交易),因此BCH对BTC的瓦解作用有限。而且,BCH对BTC出块时间的攻击是基于交易费用不变的假定,但是在现实中短期算力缺乏会导致交易费上升从而吸引算力回到BTC,所以出块时间不会拉得特别长。特别要再强调一点就是BTC作为价值贮存品,它对交易费不像作为支付手段的币那么敏感。

    对冲BCH分叉带来风险的最简单也是最谨慎的办法,就是持有相同数量的BTC和BCH。如果非要选边站队的话,那本文提出的投资主旨就是要下注于价值贮存加密资产,而不是支付手段加密资产,因为我们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前者的价值将远高于后者。专注于竞争激烈且供应充裕的支付领域,BCH力图在结构性分散化的各种用途中寻求一席之地。相比现有的支付币如达世币或者莱特币,BCH缺乏创新或者优势,更不必说与即将出现的主权加密货币相比了。BTC目前在加密价值贮存资产领域独占鳌头,价值贮存作为单一用途,更可能由一种加密资产完成。如果BTC是更强的价值贮存品,与BCH相比它将保持更高价值,长期而言逐利的矿工也就会持续分配更多算力给BTC。就像是龟兔赛跑,随着时间推移,多种二层网络方案很有机会使得BTC更适合作为支付手段、智能合约或类似的平台,赋予BTC除价值贮存之外的价值。
BitMere.com is Information release platform,just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The opinions expressed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You have to log in before you can reply Login | 立即注册

Points Rules

Write the first review

肉康背孩 小学生
  • Follow

    0

  • Following

    0

  • Articles

    3

Promo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