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难度调整BCH算力战
落日余晖97
post on 2022-12-3 13:41:49
28
0
0
阵营的分裂
去年8月1日,BCH从坚决不肯扩容的Core开发组手里分离出来,以8MB的区块上限运行。期间又发生了几次升级,最大的改动是动态难度调整,这是无奈之举算不得什么好改动,和提升区块上限到32MB。简单估算1M上限就是每秒3笔交易,32MB就是每秒一百笔。(去年双十一支付宝峰值流量26万笔,供参考。)就在上限被提到32MB以后,大区块阵营就开始分裂了。现在主要是分为了两派:
大陆派:比特大陆,BitcoinABC开发组,btc.top矿池,ViaBTC矿池,Coinex交易所,bitcoin.com,这几家。
CSW派:以CraigStevenWright(简称CSW)和CalvinAyre为首,带着nchain和Coingeek两家,修改了BitcoinABC开发组的节点软件为Bitcoin-SV(Satoshi'sVision)
大陆派非常积极地想要修改BCH的底层协议,过去的几个月提过几个提议,虽然没能达成共识但是挺值得想想的。
一个提议是矿工从出块奖励里抽出一定比例给开发者,像一些山寨币一样。比特大陆的意思是,他们带头捐,并且孤立不捐的矿工。这个“强捐门”出来以后我很吃惊,因为这个动作是完全违背比特币和POW的。用政治的方法形成一个矿工和开发者的联盟,为其他的矿工和开发者设立门槛,这完全不是自由的市场竞争,这是在寻求一种计划经济的模式。可比特币的POW就是为了建立充分的竞争。
大陆派的第二个提议是缩短出块时间到2分钟,同时区块奖励也相应减少,不造成增发。诡异之处是这个2分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作为线下交易使用是过长了,“买咖啡”类的应用必须依赖零确认,而缩短出块时间对零确认的安全有害无益。而对于扩容前景来说,2分钟又太短了。出块平均时间设置在两分钟,而出块的时间间隔的分布是泊松分布,会有大量的相隔几秒的出块,在GB,TB级的区块的时候,很容易造成来不及传输和验证。而10分钟就会好很多,这里面的数学原理很简单,有基础的读者可以快速用Matlab之类的工具plot一下期望在120和600的非负的泊松分布看看,在零附近的形状是很大差别的。
大陆派的第三个动作,就是推出了虫洞方案,并在Coinex交易虫洞方案的代币WHT虫洞币。虫洞币是通过“摧毁”BCH来获得,是单向的,有去无回。这时候事情渐渐明了,我终于能够看明白大陆派的心态了。简单说,和当年的core一样,“比特币不行,挪到我们的新玩意上搞。”BTC上的隔离见证和闪电网络,就是这个意思,不要扩容比特币,把大容量和智能交易挪到闪电网络上搞。凑了巧了,虫洞方案还非常依赖短出块时间,虫洞不能用零确认的BCH,至少要一确认才能让虫洞上的操作接续下去。
CSW派这个极端扩容派的主张则简单得多:扩容,恢复曾经有但被core删掉了的操作码,去掉各种限制(比如一个交易内可以使用操作码的数量限制等)。同时,coingeek提出500万英镑的奖金悬赏直接在BCH链上发Token的方案(不是虫洞这种第二层的方案),出来了挺多好方案,比如CryptonizedCash,SimpleLedgerProtocol和近期刚刚被宣布为赢家的tokenized都是可以在BCH链上仅使用基础的脚本完成发行代币的。前一阵以太坊上很火的资金盘游戏Fomo,现在也被移植到BCH上了。曾经以为比特币做不了,只能在以太坊上面搞的东西,csw出来以后大家才发现,其实这些BCH上都能做,而且运行成本会更低。csw的出道的这一年多,BCH链上可以说发生了技术爆炸,并且这都是在没有增加新功能的情况下。csw让大家知道原来比特币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得很巧妙了,早已超过ETH,EOS这些在应用方面自命不凡的项目。
总结一下。
大陆派的逻辑是“BCH不行,也没人用,我们做新功能和第二层系统帮助它,所以不急扩容,而是需要新功能和对第二层系统的支持,来拉用户”;
CSW派的逻辑是“BCH啥都行,你们都不会用而已,我们要扩容,并且恢复一些功能。想用的公司很多就是容量太小人家不敢来用”。
分裂更深层的原因
以上是表面上我们能看到的,两边阵营的不同。其实真正的区别是更深层的问题“比特币是什么”,“比特币能不能成为世界货币”。大陆派不认为比特币能成为世界货币,新世界的基础设施,而CSW派相信。做到这个,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极大的扩容,起码是GB到TB级(和支付宝相当),才能支持商业应用。现在连128MB大陆派都不愿意扩,工商业没人敢真正进来用这种过家家的玩意的。第二,功能完善且协议稳定。这一点已经渐渐被证实,BCH的脚本系统可以完成相当复杂的智能合约操作,可以成为自动化的钱和代币。这个脚本系统的底层最好不要频繁更改,给生态提供稳定的环境。举个例子,Python2改到Python3很多学习者已经很不习惯了,如果这个语言是每半年就搞大修改,让你的旧程序要重写,这也是没人愿意来上面开发的。现在大陆做的事情恰恰是相反。
算力战:
目前的局势,算力战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BitcoinABC和BitcoinSV两边的出块互不兼容,相互又没有重放保护,注定只能存活一个,挖了错的那边的矿工什么也得不到。也就是说,11月15号升级以后,就是看哪边在BCH上投入的算力多,能坚持的时间长,是一场烧钱大战。
有趣的是,比特币10年了,居然这是第一次算力战。去年8月1日的分叉,上了重放保护所以完全是两条相互不干扰的链,挖btc得btc,挖bch得bch,矿工并没有损失。而BTC的隔离见证升级,使用的是“算力投票”,矿工也是没有任何风险。只有这次是算力战,矿工挖对了血赚,挖错了就什么也没有。交易所如果不中立(同时跟踪两边)而试图分离两种币出来炒作,也面临着其中一种停摆丢币的危险。再重复一次,这次算力战不会像去年一样出现BTC/BCH两种币。
从目前双方亮出来的牌来看,比特大陆的局面比较难看。
决心。BCH毕竟只是比特大陆生意的一部分,而BCH是nchain生意的全部。比特大陆更有理由妥协。
算力。比特大陆的矿池里算力是很多的,但是我很怀疑大陆有没有能力长时间(数周甚至数月)调用这些算力。
资金。这方面各个来源信息彼此矛盾,不评论了。
我对算力战的遐想,是比特大陆在一两周内输掉。
通往中本聪愿景之路
算力战是通往中本聪愿景之路。比特币要发展成世界货币,一定要吞吐量极大。实现这个要靠经济激励,也就是要链上扩容,不能用第二层系统。链上扩容意味着随着使用量的增大,矿工的手续费收益会变多,这样矿工才有动力去做技术改进以支持更大的容量,技术跟不上的矿工将被淘汰。请看我之前文章里的讨论。再一个就是,版本的决定权要在矿工手里,链上不能让开发者来搞“计划经济”。开发者来决定代码,矿工就没法充分的商业竞争,就得玩政治。应该是开发者提案,矿工决定,如果意见不能统一就算力战。我相信绝大多数时候战争是打不起来的,但“没打起来”和“绝不打仗”的博弈是不一样的。
所以这次算力战,无论打成什么样,只要能开始打,就是巨大的进步。算力战不仅仅决定BCH下一个版本的代码,还会对BTC以及整个加密货币圈造成深远的影响。
从Geek玩具,到圈钱割韭菜工具,现在比特币在第十年的时候,终于迎来了一个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样子。如果矿工的地位落实了,扩容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大面积的使用也是会很自然地出现,比特币终将成为世界的基础设施:数字化的钱,证券,票据等等等等。自由市场的发展,速度会快得难以想象。矿工真正成为BCH的主导者以后,这个系统会像互联网一样,改变整个社会的运作模式,彻底改变我们生活。
一个极简的推演
黄金被法币取代,因为法币交易摩擦更小。即便法币让我们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主要是央某。。),我们还是要用。将来,法币如果可以被加密货币取代,这个加密货币一定是摩擦更小(区块很大不会堵,智能合约很方便)。无论大家再怎么反对,大趋势肯定是会向摩擦更小的方向前进。现在加密货币百币争鸣的状态是很高能的不稳定的状态,就好像一片荷叶上分散着很多小水珠。看起来暂时稳定了,但最终这些水珠会聚到一起,因为聚到一起以后的能量是最低的。从百币争鸣到大一统,可能就是一个小事做导火索而已。而目前这么多币,只有BCH在为这个大一统做准备,只等那一刻的到来。也许算力战就是对这个不稳定系统的一次大震动。短期价格我预测不了,但长远来看,我只押宝BCH,没有发现有更好的。
风暴前夕,如何自保
我们没有算力的普通用户,算力战应该做什么呢?我的建议是拿好币,别乱动。把币放在自己掌握私钥的钱包里,做好备份,不要在算力战期间收发。放在交易所或者自己不控制私钥的钱包里,等于是就拿着一个欠条,如果交易所技术上失误,算力战可能会弄丢币。也不建议在算力战期间抄底买币,因为你收到的币可能最后是输掉的那一边的。
BitMere.com is Information release platform,just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The opinions expressed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The opinions expressed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Write the first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