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链的成长与演变【比特币十年】
搞笑人生一及
post on 2022-12-3 22:29:53
18
0
0
其中公链应用最为广泛,发展也最引人注目。
一、“公链”概念的变化
公链即公有链(PublicBlockchains),指不受任何人或者机构控制的区块链,而任何人都可以读取和使用,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上发起交易并确认交易,或是参与共识证明。而追溯整个区块链的历史,可以知道,最早的公链正是比特币。
也就是说,最初的区块链和现在的公有链是同一个概念,都是允许任何人使用,不为个人或者机构所控制的、理论上绝对去中心化的一个网络系统。依靠共识机制,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区块链的运行和管理,在任何一个公有链上,数据公开透明、不可篡改,是最基本的特征。
不过,随着区块链的发展,有两个因素使得公有链的概念在人们的使用中慢慢有所变化。
首先,近年来底层公链迅速发展,讨论热度很高。相对于原有的应用链,底层公链将智能合约与数字货币相结合,支持DApp在其上的创建和运行,使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变得更加广阔。底层公链支持更多的商业或者非商业的应用,受得了广泛的欢迎。
到了现在,人们讨论公链其实讨论的绝大多数都是底层公链,甚至还曾有人提出过“公链和公有链不同”的理论。
其次,联盟链和私链的面世。联盟和私链都对用户具有一定的门槛,节点需要经过授权才能接入网络,大大削弱了比特币区块链所应有的去中心化理念。但联盟链和私链在机构内部以及机构之间的运用,却有着极大的作用和前景。
为了和联盟链、私链做区别,公有链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此时无法再与“区块链”一概而论。
二、从公链到底层公链
2008年,中本聪发表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描述了比特币的运行模式,而依靠比特币运行、支持比特币流通的那个公共账本,正是日后被我们称作“区块链”的东西。
在中本聪的论述中,并没有出现区块链或者公有链的概念。但随着这个公共账本被越来越多人知晓并且加入,“区块链”,或者说“公有区块链”成为了这个公共账本的专有称谓。所以如上文所说,在一开始,公有链就是区块链。
除比特币外,各种山寨币,如莱特币、狗狗币等,无论其应用是什么,当时的区块链都属于公有链。
2014年,以太坊建立,标志着区块链进入2.0时代,智能合约的概念提出,区块链的应用场景由转账扩展至更多的商业及非商业应用。以太坊搭建起一套较为完备的操作系统,就如同手机上的安卓或者iOS系统,建立于其上的App在以太坊上面就成了去中心化的应用,也就是DApp。
这意味着,底层公链的时代开始到来。
自以太坊后,底层公链逐渐变得深入人心,它提供了一个“底层公链——解决方案——项目应用”的逻辑,受到区块链业界的诸多看好。
而后,越来越多的底层公链项目出现,到了今年,更是呈现出井喷之势,故而很多人都把2018年看作是公链元年。
在公链的发展中,底层公链的出现和应用是一大里程碑,从比特币到以太坊,区块链有了质的变化,而自此以后,底层公链也逐渐成为了公有区块链中的主流。
三、目前主要的底层公链
目前底层公链的趋势是以太坊、EOS领衔,各大公链紧随其后,如小蚁、Cardano、Aeternity等等。
以太坊是第一个底层公链项目,初期采用PoW共识机制,通过挖矿来维护以太坊上的生态。作为一个底层公共平台,以太坊提供一个图灵完备脚本语言,支持用户搭建任何的智能合约和交易。一个个智能合约,或者说DApp,组成了以太坊的核心,在提前设置好的情况下,一旦触发协议中的条件,智能合约能够自动运行。
但以太坊也有很多缺点,那就是由于PoW机制效率低下,而以太坊上的DApp越来越多,节点也随之增加,以太坊因此变得十分拥堵。于是运用DPoS共识机制的EOS诞生,本着超越以太坊的目的,EOS在性能上的确超出以太坊很多,这使得很多人都认为,EOS是唯一能够与以太坊匹敌的底层公链。
但随之发展起来的各种公链,使得以太坊和EOS的对峙局面变成了百家争鸣。比如中国的小蚁NEO,运用dBFT共识机制,结合数字资产和智能合约,受到了很大一部分人的看好,被称作“中国的以太坊”。
而在日本,Cardano(ADA)也独领风骚,拥有着“日本以太坊”的称号。针对以太坊效率低和EOS牺牲去中心化的缺陷,Cardano提出了独创性的Ouroboros共识机制,能够结合PoW和DPoS的优点,保留去中心化和高效率,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
同样在扩展性上下手的还有Zilliqa,一个来自新加坡的公链项目,凭借着分片技术也开创出一片天地,成为了以太坊和EOS的强劲对手,作为第一个分片技术的落地项目,Zilliqa具有极大的潜力。
除此之外,还有Aeternity、AION、Aelf等后起之秀分别从预言技术、跨链、云计算等创新技术入手,解决底层公链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都得到了不错的反响。
如此多的项目,百花齐放各具亮点,区块链底层公链竞争的激烈可见一斑。
四、公链的前景和现状
目前,应用公链和底层公链项目都不少,且在技术层面迅速发展。在应用项目上,区块链被应用到了包括金融、数据、内容版权、通讯社交等领域,在这众多领域中,或许会有一些受到传统产业的阻碍,而这些行业究竟是否需要区块链,也会令其中很多项目困惑不已。在现阶段可以确定的是,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作用非常巨大。
在底层公链层面,由于如此多的应用需要一个平台,而作为这些应用的基础设施,自然也是必不可少。所以说,底层公链的前景同样非常可观。
然而,作为当前区块链发展思路的一个基础,底层公链还无法实现真正的安全和高效,面临着交互性、可延续性、规模性(扩展性)三大问题。
交互性,即区块链与区块链之间的沟通交流。在目前来说能实现交互性并真正落地的的项目,基本上还没有。
可延续性,即区块链的自我迭代和更新。一般对系统进行优化主要通过分叉来进行,但分叉违背了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征,同时容易分叉出新链,造成区块链生态的分裂。但除此之外,暂无更好的更新技术能够保证区块链自行进化。
规模性,也就是扩展性,已经有了很多的解决方案,比如Zilliqa提出的分片技术,Ouroboros和PBFT等这些从共识机制层面入手的办法,以及链下扩容等等,这些方法并非十全十美,但提供了扩展区块链的新思路,结合其他技术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整体来说,目前区块链都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应用公链和底层公链的发展牵动着整个行业的兴衰,去中心化的理念是否真正实现,就在于公链究竟能否真正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理论上公链具有很好的未来,但道阻且长,影响因素太多,依然有很多不确定性。
BitMere.com is Information release platform,just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The opinions expressed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The opinions expressed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Write the first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