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图源自Dune Analytics;右图源自L2BEATSBlast TVL 的迅速攀升,给一些 L2 贵族们带来了肉眼可见的焦虑。Arbitrum 母公司 OffChain Labs 首席执行官 Steven Goldfeder 在今早的推文中直言,Blast 是一个「怪物」。


NFT 市场交易量;图源:Dune回溯 Blur 与 OpenSea 在 NFT 市场的交锋,OpenSea 在空投上摇摆不定的立场可能是其败下阵来的主要原因。 Blur 在测试网阶段,通过推荐等候名单的方式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粉丝,用户需要邀请 5 人参与才可获得访问权限;项目正式上线后,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Blur 又计划进行三次空投,且每一次的空投规模都会比上一次更大,吊足了用户的胃口。 相比之下,OpenSea 则举步维艰。起初,OpenSea 一家独大,靠高版税和手续费赚取收益。但在用户体验上,OpenSea 交易速度慢以及高 gas 费,还有因访问人数激增而崩溃,产品开发停滞等问题,都让用户颇有怨言。 当流量上开始输给 Blur 时,OpenSea 开启被动防御。2 月 18 日,OpenSea 宣布交易限时降至 0 手续费,并启用可选版税服务。OpenSea 坦言「自去年 10 月,有效交易量和用户转向不完全执行创作者收入的 NFT 市场。尽管我们尽了最大努力,但这种转变仍在急剧加速。」 11 月 4 日,OpenSea 裁员约 50%,发言人表示 OpenSea 正在进行重大的组织和运营变革,专注于构建一个更灵活、更好的版本。对此,OpenSea 联合创始人兼 CEO Devin Finzer 表示:「有时,OpenSea 感觉像是一个追随者,而不是领导者,这不是我们想要做的。」 而造成如今这种局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 OpenSea 没有空投激励,没有将用户贡献的费用用加密货币世界喜闻乐见的方式回馈给用户,因此用户的不满情绪一直在高涨。Blur 也正是利用用户的逐利心态,通过积分以及空投预期挤占了市场先发者 OpenSea 的份额。 时间拉回到最近,在比特币生态的热闹非凡的映照下,以太坊以及一众 L2 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Ordinals 协议使得在比特币网络上实现了像在以太坊网络上发行 ERC-20 的效果,BRC-20 的出现,让在 2023 年熊市沉寂许久的散户游资找到了自己的叙事,同时也使得比特币的交易量和费用大增,多方受益。 据 The Block 的数据仪表板,比特币的 7 天平均交易费用已经超过了以太坊。比特币的平均交易费用也一路走高,从 11 月 12 日的 8.59 美元上涨到 11 月 19 日的 12.75 美元,涨超了 48%。

比特币和以太坊的 7 日平均费用;图源:The Block尽管比特币网络没有以太坊那样的成熟 ERC20 标准和智能合约协议,也没有 AMM 协议、聚合协议等原生链上资产操作协议,甚至比特币都不是图灵完备的,但 ordi、eths、sats 等等这一波比特币小牛市诞生的明星铭文让散户实打实的赚到了钱。 「如果还抱着过去的思维,去死守以太坊或者 L2 等资产,那么大概率会错过这波牛市」,正如这句话所言,以太坊和一众 L2 的技术+VC 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上想获得财富效应的大量普通用户。 技术与空投的博弈,正在被 PUA 反噬的 L2空投本是 Uniswap 用来应对 SushiSwap 吸血鬼攻击的策略,最后成为加密领域普通人获得财富效应的最大捷径,但如今这条路并不好走。 8 月 9 日,以太坊 Layer 2 解决方案 Scroll 发文表示将不会有代币空投活动,明牌亮出也让一众期待老牌 L2 空投的撸毛党流下辛酸的泪水,毕竟他们还在苦苦等待 ZkSync Era 等一众 L2 项目的空投。 不过在这个造富效应下,发币加赚手续费的项目方才是这场撸毛游戏的最大赢家。比如赚取手续费以及跨链时收的「过桥费」让项目方赚得盆满钵满,发不发空投,给不给撸毛党经济激励并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事情。 他们考虑的是,高大上的技术如何赋能以太坊,又或是怎样靠「PUA」撸毛工作室来收割第一波用户。 11 月 14 日,Vitalik Buterin 在伊斯坦布尔的演讲上将先前被放弃的扩容解决方案 Plasma 重新带进大众视野。以前,以太坊的 2 层扩容有 Plasma、Rollup、Validium、Parallel 等多种方案,但目前,Optimistic Rollup 占据了 Layer2 的主要市场,Optimistic Rollup 的代表项目 Arbitrum TVL 占 Layer2 市场的 60.05%、Optimism 占 Layer2 市场的 22.02%。

L2 TVL 份额;图源:DeFiLlamaRollup 一家独大的市场份额并没有使 L2 格局停滞,相反,众多 L2 方案通过在技术上的创新来获得声量,以此抢占市场份额。 2022 年 10 月,Optimism 引入了「高度可扩展、高度互操作的各种类型的模块化开源蓝图」的 OP Stack。做为一套标准化的开源模块,开发者可以通过 OP Stack 组装成一个定制的链,以服务于任何特定的区块链用例。 经过近半年的研发后,zkSync 也立马宣布推出用于构建定制 zkRollup 的模块化开源框架 ZK Stack,赋予开发人员完全的自主权,从选择数据可用性模式到使用项目自己的 Token 去中心化排序器。 由于明星项目众多,L2 赛道的激烈竞争成了整个加密行业人尽皆知的事实。除了 Optimism 和 zkSync 推出的 OP Stack 及 ZK Stack,OP Rollup 阵营和 ZK Rollup 阵营在 RaaS 领域的竞争还有 Arbitrum 推出的 Orbit 和 Starknet 推出的 Appchain。而在 zkEVM 领域,两个「国产之光」型项目 Scroll 和 Taiko 之间的紧张关系也成了行业公开的秘密。 但一众 L2 项目似乎意识到技术内卷到现在,自己正被 Blast 偷袭。作为 L2 龙头项目的负责人,Steven Goldfeder 焦虑的发言可见一斑: 「我们的朋友和一些最信任的品牌将单节点链宣传为以太坊 Layer 2 平台时保持沉默,我们已经创造了一个如今变得更为庞大的趋势。现在修复它还不算太晚,但这需要一个非常开放和诚实的社区对话,讨论什么是 Layer 2,以及哪些链实际上是由以太坊保护的。」 iPhone 还是坏血?Blur 创始人推出的 L2 Blast 无疑让这场 L2 战争升级到了白热化阶段,但以太坊 L2 数据分析商 L2BEAT 并没有将 Blast 列入 Active projects 一栏,原因是虽然 Blast 宣称自己是 LaunchBridge,但并不是 Rollup Bridge,只是一个由 3/5 多重签名保护的简单托管合约,包含所有相关的 EOA。 一个 L2 项目要在 L2BEAT 页面上列出,系统需要将 L2 数据(tx 数据或状态差异)和 L2 状态根发布到 L1。此外,L2 状态根必须附有有效性证明,或者必须有欺诈证明机制,但据 L2BEAT 称,Blast 中还没有此类功能。 dForce 创始人 Mindao 也对 Blast 背后是否真的有技术创新存疑,认为 Blas 完全分解了 L2 叙述,将其「从基础设施降级为 JPEG/APP」。技术 OG 鄙夷称那些使用 Blast 的人「对安全性、去中心化等方面的要求为零」,但用户对技术的追求真的有那么高吗? 显然 Blast 的质押数据给出了答案。Lido DeFi 拓展负责人@MacroMate8在推文中称 Blast 昨夜向 Lido 添加了 91,000 枚 stETH,「按照这个速度,Blast 会将 Lido 推高至 33% 以上。」
